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愚人節,但你知道這個節日的由來嗎?以下是民間流傳的幾種主流說法。
1. 法國 國王 查理九世 於 1565年 頒布法令,將 1月1日 改為一年的開端,改變了過去以4月1日為 新年 的傳統。
但一些守舊派反對該改革,依然按照舊曆法在新曆4月1日送新年禮,慶祝新年。支持新年改革的人藉此對守舊派大加嘲弄,在當天給他們送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聚會以嘲諷他們守舊的腐朽思想。
從此在4月1日捉弄人的習慣便流傳開來。當有人上當受騙的時候,捉弄他的人就會高呼「Poisson d'avril (四月惡作劇) 」。
(圖源:unsplash)
2.據 古羅馬 殘籍記載: 羅馬 在每年四月初舉行「 蔓姜會 」。某年的「蔓姜會」,農業女神 刻瑞斯 之女 普洛塞庇娜 在 極樂園 採摘 水仙花 時,偶遇 冥府 王 普路托 ,兩人一見鍾情,互相示愛,普路托便娶普洛塞庇娜為冥府王后。
當他們兩個返回地府時,普路托乃差使地府中之鬼怪發出笑聲愚弄,調戲刻瑞斯,而刻瑞斯果真被愚弄,她乃循著聲音的來源尋覓。因此,他們便把每年的「蔓姜會」改為「愚人節」。
(圖源:unsplash)
3.愚人節與古羅馬的嬉樂節 (Hilaria,3月25日) 和印度的胡里節 (Holi,到4月0日為止) 也有相似之處。時間的選擇與「春分」 (3月21日) 有關,指的是從春天轉至夏天。在這時間天氣常常突然變化,恰似是大自然在愚弄人類。
雖說今天是熊孩子們可勁兒造的愚人節,建議可不要借著這個由頭亂告白!
而在新加坡歷史上的今天,也發生了大事件。就來開一堂歷史知識小講堂,來學習一下新加坡4月1日這天的歷史大事件——
首先從英國殖民者說起,1819年,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雇員史丹福·萊佛士第一次踏上了新加坡的土地。
2月6日這一天,萊佛士與柔佛蘇丹胡仙 (Sultan Hussein) 正式簽約,租借新加坡島闢為商港。從此,小紅點新加坡開啟了一扇歷史的大門,命運的轉折從此開始:
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最初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
1826年,英國為強化對檳榔嶼、新加坡和馬六甲的殖民統治,將這三個殖民地合併為海峽殖民地,又稱作三洲府總督,1832年,海峽殖民地的首府定為新加坡。
作為世界十字路口的新加坡,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重要性,在英帝國殖民擴張的版圖裡逐漸變得重要起來——
終於在1867年4月1日,也就是155年前的今天,海峽殖民地解散,新加坡升級成為皇家直轄殖民地 (香港也是一個皇家直轄殖民地) ,從此新加坡由英國殖民地部直接管理,並管轄科科斯群島和聖誕島。
最終這兩座島嶼被劃歸了澳大利亞;
如今,歷史上的皇家直轄殖民地或者被如香港被歸還主權國家;或者如新加坡獨立成為新國家;還有的作為英國的「海外領土」存在,它們也被稱作「大英帝國最後的殘骸」,許多島嶼的領土歸屬爭議直到今天都沒有平歇。
大部分是零落的小島,圖片來源:@新浪公開課
新加坡接下來的歷史,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掠奪的血淚史。
直到1965年,新加坡走上了獨立之路,命運的轉輪在一次旋轉,新加坡的命運徹底改變。
到如今,新加坡已經從一個轉口貿易港升級為「亞洲四小龍」,邁入了已開發國家的行列,人居收入位於世界前列。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小紅點新加坡如今已是國際聞名的大都會,如果說被殖民的時期,新加坡是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被重視,現在的新加坡可不是只憑地理位置站在前頭的國家。
歷史小課堂時間結束,再來看看4月1日這個日子有什麼特殊意義——
大作家米蘭·昆德拉在1929年的今天出生;
中國建築家、作家林徽因於1955年的今天逝世;
今年,也是哥哥張國榮逝世十九周年的日子;
今天 (4月1日), 時隔700多天後新馬陸路終於通關,凌晨十二點新馬關卡前就排起了長長車龍,還有不少人歸家心切,選擇徒步走回家,令人感慨。
轉眼疫情已經兩年,本周新加坡進一步開放,生活節奏慢慢恢復平常,疫情期間的壓抑、焦慮終將會被一掃而空。祝大家在今天這個日子及之後的無數個日子裡開心、快樂。
— END —
編輯:P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