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18年,《郭鶴年自傳》出版,轟動一時,各方搶讀。新加坡華人社團中的百年老字號「怡和軒」舉辦了一場閱讀沙龍會,約30人參與了討論,分享閱讀體會。本文整理摘錄出幾位發言者的要點,以饗讀者。
林清如
《怡和世紀》總編輯
一、家世和時勢造就了郭鶴年比起同時代的成功商人,郭鶴年從小一直處於得天獨厚的位置。二戰前父親就有穩固事業基礎,居然有50萬馬幣家產。父親也懂得應該送他進英校,還是坐汽車上課的。日本時期為三菱做事,日軍投降時,給他大批物資交換香蕉票。日本投降後,父親得到英國人提供的各種合同,父親的東成公司戰後三年就賺了四百萬馬幣,郭鶴年是父親的得力助手。他說受母親影響大,實際上是父親為他打下了事業基礎,包括傳授給他與高官打交道的門路。母親對他的影響,更多的是影響他成為一個具有獨特的商業人格和行為規範的儒商。在創立郭氏兄弟時,他照顧所有堂兄弟(包括二媽),都成為股東。他主政,承接米、糖等代理。1952年左右到新加坡設分店,馬來亞聯合邦政府委任他為在新的大米進口總代理。來往新加坡吉隆坡之間,進入上等社會與高官賢達打交道。
二、如何成為糖王
米價波動不大,利潤有限。他也同時做糖,但是糖當時是受控制食物,只能通過香港的英商太古、泰來洋行等才能進口,而英商歧視有色人。1958年在做糖方面取得突破,日本三井要賣肥料給印度商人,印度商人只能以白糖交換。但是日本不需要白糖,三井叫郭出錢承購白糖。郭決定進口3萬噸印度白糖,誰知中國也同時到馬來亞進口白糖。最後他與中方合作,同時進口印度白糖,他成為最大的食糖進口商,打破了英商的壟斷。在1958年,與日本人簽約來馬來亞設廠生產白糖,日本人的條件苛刻,他為了引進煉糖技術,忍痛接受。糖廠(MSM)設在檳城,1964開始生產。在關稅制度保護下打敗所有競爭者,發展成為東南亞最大煉糖廠。他經營了45年後把糖廠賣給國營公司,獲利30億馬幣。1963起,他在倫敦做糖的期貨。開始與經紀打交道,學習他們的專長,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起初小規模做,慢慢做大。1960年代在倫敦做期貨買賣就賺了1500萬英鎊,從此被稱為糖王。
三、喜歡玩拋球的雜技
他說喜歡看雜技表演,特別喜歡看拋球雜技,形成他也一直要在商界同時拋幾個球。他先後投入大米、食糖、食油和麵粉的投資。他向日本人學,立意要做大規模、有成熟市場、穩
定而持續的產品。1962年與三井合作,在巴生設聯邦麵粉廠,1966年投入生產,後來也得到許可在新山,開設了新山麵粉廠。
四、自認有闖世界的本能
他自認有闖世界的本能。一心要往更深、更富饒的海洋尋獲更多的魚。他說若留在新山,一年賺幾十萬,50多歲退休,是一種平庸的人生。他離開新山到新加坡,放開眼界,進口大米、麵粉、食糖及其他生活必需品,轉運到印尼各地。移居新加坡是他登上世界舞台的跳
板,移居香港是進一步鞏固做為龍頭老大的地位。
五、如何在印尼發展?
蘇哈多一向與印尼華商關係密切,後台都是華商。蘇哈多未上台前在爪哇中部一個小鎮當軍官,與林紹良建立起交情。1969年蘇哈多要林紹良開設麵粉廠,林紹良拿到licence,來找郭合作。雖然條件苛刻,郭還是與他們合作開設了Bogasari麵粉廠。他的眼光看得遠,雖然覺得在麵粉廠方面「受盡委屈」,卻藉機會在印尼發展,並通過林紹良的前股東Yani 接近了蘇哈多,成為印尼大米與食糖的總進口商。
六、香格里拉集團的建立與發展
香格里拉集團的建立與發展應該是他最為津津樂道的回憶,最能顯出他與同時代華商不同的地方:他的英文教育背景、社交圈子、銳利的眼光,加上他的勤奮與膽識。他與香港人曹文錦合夥開設馬來西亞國際船運公司(MISC),股東包括馬華公會。雖然賺錢,卻是一段不愉
快的經歷。
七、是一部成功商人的生意經
郭鶴年應該還有沒有講的、或是只講了一半的故事,最明顯的就是香港南華早報的收購與出讓。自傳與政治保持一定距離,讀者感覺不到大時代的氣息;儘管如此,卻是一部精彩、令人羨慕、一個懂得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成功商人的生意經。
鄒文學
《怡和世紀》編委
一、《郭鶴年自傳》是一本內容精彩、容易閱讀的書。它呈現了不同時代的畫面。日本占領馬來半島時期,他在日本公司工作,深獲信任,從此奠下經商基礎,並為他戰後同日本機構的交往鋪路。他先是做大米生意,卻發現賺錢不夠快,便涉足糖業,後來還一年飛往倫敦多次參與世界性的糖期貨市場買賣。他善於同英國經紀打交道,又懂得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一年便能從這種投機生意賺取幾百萬馬幣。他與印度尼西亞華商林紹良、林文鏡和林燕志建立的結識及合作關係,以至他取得蘇哈多總統的信任與友誼,都是導致他能大力擴展自己商業版圖的契機。書里敘述的他和蘇聯、朝鮮、韓國和古巴官商作生意的經過,也都不缺少驚險場合。他在中國既缺糖又缺外匯買糖的困難時期,出錢又出力,也為他以後在中國市場的縱橫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其實,郭鶴年也是新加坡領導層如李光耀總理及財政部長吳慶瑞的朋友。後者便曾請他幫忙,勉為其難接受馬新聯合航空公司主席的職務。不過,郭鶴年自認由於新加坡與香港稅務政策的差異,後來便選擇香港為自己商業王國的根據地。
二、這本書的特點之一,是不隱瞞自己的行事作風,不掩飾自己
性格上的缺點。我讀完書的印象是,他對己待人都很嚴格,他認為一個好職員的標準是:能幹、人品好、做事勤奮。我還覺得有幾個場合,他是得理且饒人。他認為:生活中本來就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你不能把所有人都想成通情達理的人。也覺得他心地不錯,沙斯時期不裁員。他說做米糖和食油的生意時,聽媽媽的話,利潤不超過2%。郭鶴年有做善事,成立了四個慈善基金。
三、郭鶴年在書里多次表示自己愛馬來西亞和中國,並以當華人自豪。另一方面,他對日本人的兇殘十分痛恨,也大罵英國殖民主義者為害和遺害殖民地:掠奪、貪得無厭、種族歧視。不過,他也讚美所認識的兩個日本人是難得的好人。他也指責美國侵略和轟炸越南的罪行,以至一宗合作安排告吹。他認為政治與商業分不開。
四、書中說的幾個有趣的小故事。這本書也說了幾個有趣的小故事:曼谷銀行陳弼年不是坐在辦公室里審查貸款申請,而是親自參觀申請者的工作地點,鑑定他們的可靠程度;有一次他與合伙人陳錦耀飛倫敦,買的三連座位,他躺下睡,雙腳就擱在對方膝上。他在書里還宣稱:福州人沒有其他籍貫的商人那麼冷酷無情、那麼不擇手段,速度和果斷性也輸給他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五、自傳也說了好些家事。自傳也說了好些家裡事,爸爸老是欺負賢惠能幹的媽媽;媽媽是位博覽群書、熟知天下事的舊中國知識女性,郭鶴年連投資等大事都聽從她的意見。他對二哥郭鶴齡參與馬來亞共產黨百般讚美,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為國為民的英雄好漢。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大哥做事的弱點。他不隱瞞自己背棄髮妻的行為,還顯得有點內疚。他致力發展郭氏兄弟家族的事業不遺餘力,頗能招攬堂兄弟以及他們的後代一起奮鬥。他對侄兒郭孔豐的賞識、容忍和支持,顯示是個有肚量的長輩。郭鶴年是個有遠見、精明、勇於實踐、敢於爭取勝利的生意人。他也沒忘了老祖宗、家族與親人。
六、對這本書的總體觀感。這本書的翻譯還是挺流暢的,不過,譯者對某些地名和人名的翻譯,由於懶得翻閱資料,便增加了閱讀上的困難和誤解。譯者常把馬來亞和馬來西亞混淆,是個嚴重失誤。第246頁把馬來亞共產黨寫成馬華公會也很不應該。
南治國
《怡和世紀》編委
一、郭鶴年是勤奮善學的經商典範
再精明的大腦也離不開勤奮和好學,郭鶴年是勤奮善學的經商典範。郭鶴年說他一生都堅信「忙碌是一種治療」,只有忙碌中身心才會結合和愉悅。在自傳中很多次提到了他的勤奮,雖然不是刻意為之,但給人印象深刻。譬如第87頁他寫在1953年至1958年間他開始涉足大米交易,「我不斷擴闊視野,就如磨礪自己的武器。我每天清晨七點半到八點便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十點到十二點才收工。我不斷從旁觀摩他們的辦事方式,觀察他們哪些地方犯錯,並發誓不要讓自己犯同樣的錯誤。」後來生意越來越大,賺的錢也越來越多,郭鶴年沒有耽於享樂,相反,他為了生意,經常世界各地尋找商機。他說,從1963年起,他在家好像沒有待過一周以上,「像風箏一樣到處飛翔」,甚至有一段時期,常常連續20多天沒有睡在同一張床上多過兩晚,「我不是逞強或鬧著玩。我的生意迫使我不斷向前,不能停步。」
二、把商業當成是一種砥礪自我、挑戰極限的志業
為何要經商?郭鶴年創業之初,資金周轉並不容易,當時的英資銀行對華人是公開歧視,也讓郭鶴年受到了羞辱。但商界就是如此,「除非你能奮力爬到岩礁頂部,否則便有被淹沒的危險」。郭鶴年把白人對華人的歧視視為自己努力經商的最原初的動力,到後來,生意成功了,他的境界也更高了,他不能安逸於衣食無憂的平庸的生活,賺錢和商業成了他畢生的志業。他說「我專注於賺錢,但渴望追求的並不是錢本身,而是希望從匯聚造王者和決策者的商業世界中崛起,並且登上雲端。」我想,這大概就是郭鶴年和很多商人所不同的地方。
三、對華族深具信心
郭鶴年的英文教育背景對他打造自己的商業王國至關重要,這是毋庸置疑的。自傳中,他也不止一次提及他商業的成功要歸功於他對英語及其文化的掌握。儘管如此,郭鶴年對華文和華族的信心從未動搖。
本文刊載於《怡和世紀》2018年4月第35期。
《怡和世紀》是新加坡百年歷史的華人俱樂部怡和軒所出版發行的綜合雜誌,含時事觀點、金融財經、人文史地,也設有藝文欄目,是本地文化圈的心血之作。
《怡和世紀》已辦刊十年,現推出珍藏版合集(12期到44期)共33本,僅售10套,每套售價260新幣。也歡迎訂閱新刊,每年3期,單本訂閱價格10新幣,全年訂閱(3期)24新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聯繫《怡和世紀》發行部門,亦歡迎海外訂閱。
詳情請電郵垂詢:eehoehean@gmail.com
網站:www.eehoehean.org
<新加坡眼粉絲福利>
在新加坡眼APP上,僅需20金幣即可兌換《怡和世紀》雜誌珍藏版一期,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兌換。
(稿件內容及作者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本媒體立場,文責自負)
— END —
編輯: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