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康表示,因为新加坡已步入“共存”阶段,因此从8月16日起就已不再对再感染病例进行评估,而是将所有病例都一概而论。他补充道:“所有的确诊病例之后都以接近一致的模式去进行管理,以确保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管理方式,并预防病毒传播。”
他还指出,97%的客工,包括住在宿舍的已康复客工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这可以降低客工宿舍内的冠病感染率及再感染率。
另外,卫生部也为控制客工宿舍内的病毒传播,而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安全生活措施、预防感染和控制措施、定期轮测等措施。如有客工被发现患有急性呼吸道症状,便会立即送去检测。如查出确诊病例,也会立即将其隔离。
新加坡昨天通报12起死亡病例
年龄介于59岁至99岁
新加坡卫生部昨天通报12起死亡病例,年龄介于59岁至99岁,皆有基础病病史。
这12起死亡病例,4起发生在11月2日,8起在3日。
死亡病例的通报之所以出现滞后现象,是因为法医需要进行尸检以确定死因。
新加坡已连续44天不间断通报死亡病例。
以下为过去14天的死亡病例情况,按死亡发生的日期统计:
总体病死率升至0.213%
从2020年1月23日出现首起确诊病例,至11月3日,新加坡一共出现20万7975起确诊病例,其中442起死亡,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210%升至0.213%。
分解到社区病例层级,病死率维持在0.347% (见上图) ,社区病例绝大多数在60岁以上有基础病人员。
本波疫情的总体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278%升至0.279%;相比之下,本波之前的病死率为0.058%。
本波疫情的社区病例至今出现405起死亡病例,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331%升至0.332%,是本波之前社区病例病死率 (0.932%) 的36%。
本波社区病例的病死率比本波之前低,一个原因是疫苗的保护作用,另一个原因是病程未完全发展。
希望本波疫情病死率能维持在上一波的病死率以下。究竟如何发展,目前言之尚早。
《新加坡眼》盘点自8月18日以来的确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如下:
我们密切关注接下来几周重症和死亡病例的走势。
过去28天新增病例轻重症情况
在过去28天内,新加坡的新增本土病例当中,9万3244起 (98.7%) 为无症状或轻症,693起 (0.7%) 曾为/现为普通输氧重症,201起 (0.2%) 曾为/现为ICU观察输氧重症,120起 (0.1%) 曾为/现为ICU插管病危重症,累计199人 (0.2%) 死亡。百分比数据四舍五入。
11月3日当天的普通住院病例、普通输氧病例、ICU输氧观察病例、ICU插管病危病例的疫苗接种情况如下:
接种了加强针的分别有:普通隔离病房住院病例41人 (3%) ,普通输氧病例3人 (1%) ,ICU输氧观察病例1人 (1%) ,ICU病危插管病例无。
16%人口已接种加强针
新加坡卫生部通报,截至11月2日,新加坡人口85%已接种至少一剂疫苗,84%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16%已接种加强针。这里指的是全人口比例,包括未满12岁儿童。
未接种疫苗年长者重症率
是完成接种同龄人的20倍
从数据看来,绝大部分死亡病例属于这三种情况:有基础病病史、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六旬以上年长者。
11月3日,新加坡卫生部通报,每10万人口当中出现ICU病危插管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七天移动平均数据如下:
ICU插管病危病例当中,未完成疫苗接种的六旬以上年长者的比例,是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同龄人的20倍。
死亡病例当中,未完成疫苗接种的六旬以上年长者的比例,是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同龄人的22.3倍。
ICU和输氧病例合计434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