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快報
截至今天(11月6日)中午12點
今日新增病例晚上更新
關於更多新加坡疫情詳情
戳下方小程序查看
昨天,新加坡的日增病例咔嚓幾乎減半。
單日新增1767起,成為新加坡連續5周以來的新低。其中社區病例有1639個,客工宿舍病例有120個,輸入型病例有8個。
不過衛生部解釋,病例低是因為屠妖節放假檢測少。
戳圖去椰子社區【疫情速遞】了解更多
不僅病例人數減少,每周病例增長率受影響達到自有統計以來的新低,截止到昨天已經僅0.81。
只不過,這兩個新低並不意味著自8月23日開始的這一波疫情已經在好轉。
現在,有專家提出了新的觀點。新加坡新冠疫情什麼時候好轉?可能就看這個條件。
專家:沒打疫苗的人自然免疫
疫情就會好轉
戴爾弗斯爾教授 ,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醫生。同時也是拿下了今年新加坡全國卓越臨床醫生獎的人。
他發表關於放寬措施限制,以及本地疫情走勢看法,是這麼說的:
1) 出國旅遊、在空曠戶外空間不戴口罩等措施可以更早放寬。 其餘場所戴口罩和大規模聚會等防疫措施可以繼續。
2)隨著更多沒有打過疫苗的人在感染後產生自然免疫,每一波疫情就會逐漸減弱,直至穩定狀態。
以下是他的原話:
「我相信當這一波疫情趨緩後我們可以進一步放寬措施,但這會造成新一波的疫情和趨緩。
但每一波疫情都會逐漸變小。最後我們會到達一個穩定狀態, 也就是未接種的人都接觸到病毒並形成自然免疫,病毒也會繼續在已接種者中傳播 。」
這話意思差不多就是:
新加坡得繼續開放,每次開放可能都會發生新一輪疫情反撲。但一次又一次反撲以後, 每次疫情規模會越來越小。
來源:海峽時報
最終到達一個「穩定狀態」。可能指的是日增病例穩定在一個較低範圍內。
如果覺得這樣講還是有點抽象,咱們來圖解一下。
歐洲的多個病毒共存國家,就是屬於經歷了好幾輪疫情反撲以後,疫情趨緩的。
比如西班牙
西班牙在1月25日左右達到了2021年疫情的第一波峰值,單日報告增加9萬多例。
隨後疫情趨緩,一直到4月12日迎來第二個小高峰,當天新增2萬多例。
隨後疫情又開始放緩,到了6月10日迎來第三個小高峰,6月10日新增1萬4千多例。
原本,他們的疫情在6月以後就一直好轉。
然鵝因為德爾塔突然在全球暴起肆虐,導致他們再次迎來了疫情高峰,7月16日當天新增3萬多例。
此後疫情又跟今年的第一波一樣,持續走低。一直截止到昨天,11月5日新增3000多例。
如此,就應了所說的多來幾次疫情爆發,但一次比一次小的發展模型。
只是,這個過程相信不說大家也懂,從走勢來看是疫情趨緩,但實際可能是沒什麼好感染的了。
按戴爾弗斯爾教授的說法,就是病毒仍然存在,但就連沒打過疫苗的人都感染完了,有了自然免疫。
能感染的人一次比一次少,病例越少,疫情規模就越來越小直到穩定。
可問題在於,歐洲不是只有西班牙。
早前的重點參考對象, 丹麥跟挪威近況就不太理想。
從日增病例曲線來看,丹麥最符合教授所說的疫情發展模型。
但近期當地遭遇的新一輪疫情看來勢頭很猛,遠超前幾次,甚至有可能爆發2021年最大規模。
挪威的病例激增趨勢看起來也挺迅猛。
昨天椰子也寫了,世衛近期發出警告。
根據他們的模型推算,按照歐洲各國現在的發展形勢,如果沒有多餘的防疫措施。
到明年2月以前,歐洲大地會多出50萬人死亡。
關於這一點, 我們也得考慮到歐洲當地可能不願意打疫苗的人更多。
新加坡現在的疫苗接種率算是在世界上位於前列。
但現在,本地的住院情況是這樣子
普通病房的新冠患者1247人,其中495個沒打過疫苗,699個是打完疫苗的完全接種者,53個甚至已打完第三針疫苗。
普通病房中需要吸氧的人282個,其中179個沒打過疫苗,99個是打完疫苗的完全接種者,4個甚至已打完第三針疫苗。
病情不穩定需要在ICU中觀察的有70個,其中51個沒打過疫苗,19個是打完疫苗的完全接種者。
病危在ICU插管治療的有70個,其中45個沒打過疫苗,25個是打完疫苗的完全接種者。
來源: 海峽時報
從上述情況來看,沒打疫苗的人仍然是最危險的。但打完2針的保護力可能對於病毒已經不夠。
但打完第三針也不是打包票感染後會沒事。
這只能說明,疫苗還得繼續打,防疫也得繼續做。
再回到文頭提到的教授所說,沒打疫苗的人自然免疫。
不得不說這很細思極恐。
本地現在打完兩針的人已經達到總人口的85%。
也就是說還有15%沒打疫苗,約85萬人還沒打。
新加坡衛生部發現,沒打(完)疫苗的人,比打完疫苗的人重症跟死亡風險要高出超過5倍。
不僅如此,根據數據。
8月23日,新加坡累計新冠死亡病例50起。
11月5日,新加坡累計新冠死亡病例468起。
也就是說這一波疫情,短短兩個多月內,因為新冠去世的就已有418人。
且沒打疫苗的人感染病毒死亡幾率更大。咱們可以更進一步看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流感死亡率要比感染新冠大?
今年整體死亡率沒增加
昨天又有9人因新冠併發症去世,年齡在67歲到85歲之間,都有潛在疾病。
最近死亡人數多,而且後來也不再透露新冠死者的疫苗接種狀態、國籍、性別等信息。
反倒引起了本地網友的更多關注。
如我們從衛生部的圖表所了解到的,現在打完疫苗住院的人其實真不算少。
那麼死亡風險呢?到底有多大?多嚴重?
海峽時報特地整理出以下表格,示意沒打疫苗,或沒打完疫苗的人,整體死亡率高達9。
打完2針的完全接種者,感染新冠後死亡率達0.9。
而中流感後的死亡率卻有1.8。
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新冠方面的數據是基於9月1到30日感染的患者,死亡人數僅統計到10月15日。
而流感的數據,統計於2010年到2017年。
更具體地細分下去, 對於沒打完疫苗的人來說,新冠不能降格當流感,因為死亡風險非常大。
比如50到64歲,沒打疫苗的人群感染新冠死亡率有5.8,流感的則為1.5。
65歲以上,沒打疫苗的人群感染新冠死亡率有71.4,流感的則為7.2。
跟這兩者相比,打完疫苗即便感染新冠的死亡風險算小。
甚至打完疫苗的人就算感染新冠,死亡風險也僅為流感一半。如果單純從數據來看的話。
可能這也是為什麼最終共存了。
更為出乎意料的還有這一點,雖然在過去短短兩個月新加坡死了400多人。
但2021年的整體死亡率跟往年相比,卻相差不大。
據表,新加坡每年每10萬人死亡約500多人。2021年的死亡率甚至比2016、2017、2018還要低。
據說這個走勢已包含對今年全年死亡走勢的推斷。
而過去五年內的死亡人數,主要由5種死因導致,幾乎占全部死亡人數的78%。
比如缺血性心臟病,從2020年到2021年都有上升趨勢。今年平均每10萬人就有108.4人死於此。
再有一個肺炎,近兩年死亡人數有所下降。
(*肺炎致死原因:假如一人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基礎疾病。如感染病毒或不小心細菌感染損害肺部,就會導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死亡原因歸結為肺炎,不是糖尿病或高血壓。)
而這兩年死於肺炎以及流感的人少了,是因為公共衛生措施比如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做得好。
但是這樣一來,新加坡今年的整體死亡率跟往年沒什麼差,會不會就是因為新冠死亡人數多了,但肺炎、流感致死的人少了。
反而達到一個微妙持衡。。。?
來源:the business times
據統計,每年本地因為流感死亡約800人,因肺炎死亡約4000多人。
官方預測可能以後每年會有2000人因為新冠去世。
通訊及新聞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才說過, 新加坡目前的新冠死亡率為0.2%。
跟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仍然是屬於低位。
另外,也因為現在每周病例增長率降到了1以下,陸陸續續越來越多人認為:
按照這種趨勢下去,新加坡的限制可以適當放寬了。
來源:早報
11月5日,新加坡剩餘可用的ICU床位有所增加。
看起來,每周病例增長率降到1以下以及醫療衛生系統不那麼緊張的條件都滿足了。
暫時放開部分限制措施,是不是很快就要來了?
椰友們認為呢?留言講講~
總理李顯龍最新講話,透露了9個重要信息。進入公眾號輸入關鍵字【9】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