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们发工资,还给你们加班补助,不想干就辞职!”
事后证实,她根本不是卫健委职工。
她其实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以为志愿者拿钱做事,骂几句又怎么了?
东营市,大妈不戴口罩被阻拦后,暴力殴打防疫志愿者。
更令人愤怒的是,她把志愿者的口罩撕烂,多次拿酒精喷他们的眼睛。
扛着巨大的压力,却遭受辱骂,甚至殴打,我真替志愿者们感到寒心。
疫情期间,志愿者们付出了太多。
内蒙古本轮疫情,1万多名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超过10万小时。
甘肃疫情,1万多名志愿者参与。
还有宁夏、上海等各个省份,都有无数志愿者。
我们生活正常运转的背后,是这些人在默默付出。
他们也有工作,也有家人,可关键时刻,他们比我们更勇敢。
口出恶言的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牺牲了什么。
近日,甘肃新增3例确诊病患,均为17岁卫校学生。
他们的活动轨迹,感动全网。
3名学生,都参加过核酸采样志愿服务。
虽然年纪小,可任务艰巨。
有人连着两天,熬到凌晨3点,一直进行核酸采样,以及整理工作。
有人忙到凌晨一点,又迅速赶到别的地方支援,直至凌晨5点才结束。睡不到4小时,起床继续忙碌。
从24日开始志愿者工作,几乎不曾好好休息。
从未想过,我们竟然被00后,保护得很好。
原来我们眼中需要被保护的孩子,早已长出双翼,用尚稚嫩的身躯,为我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墙。
他们还只是未经历过风浪的孩子啊!
一夕之间,要直面生死。
可穿上防护服那刻,他们长成勇敢的战士。
17岁、志愿者、英雄。
这几词,因为他们,变得具象。
英雄的孩子,又何止这3个?
10月23日,“甘肃万名医学生报名加入抗疫一线“冲上热搜。
志愿者招募通知刚发出,报名的微信群就迅速爆满,不断有人请战。
为了去一线,在这场艰难考验中,学生们甚至“内卷”起来。
“我经常通宵,可以排今晚后半夜。”
“我当过兵,站过岗,可以排到晚上,我能习惯。”
“我有核酸检测报告,可以优先排吗?”
申请书挤爆了报名系统,按著鲜红手印的请战书,醒目得令人想哭。
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四所高校,上万名学生,奔赴一线。
兰州深秋的夜晚,气温低至几度,即将上战场的志愿者们,默默排著队做核酸。
没人抱怨,没人退缩。
那一刻,他们年轻身体里,迸发出的力量,令人震撼。
在集体宣誓、按下手印那一刻,他们从学生,成了英勇无畏的战士。
在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学着前辈的样子,从死神手里抢人。
我们惊讶地发现,正因为这些勇敢的人,民族有脊梁,中国有希望。
江西上饶,江西医专600名学生志愿者,前往铅山抗击疫情。
内蒙古医科大学,上千名志愿者主动报名,前往一线。
“老师,筛选的时候请多看我两眼!”
“一线若有需要,我随时做好准备。”
请战书上郑重写下的,不止是他们的名字。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