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卫生部11月5日通报,新加坡社区病例的前七天确诊人数比例,相对再前七天是0.81,意即前一阶段每出现100起,现阶段就出现81起,感染圈看似在缩小。
《新加坡眼》判断,目前比例降低是因为出现了两个异常数据,一个是10月27日 (4651起) 出现单日基数异常高,另一个是11月4日是屠妖节假日,检测少,出现11月5日 (1639起) 的单日基数异常低。
接下来几天的比例都会被这两个单日基数影响,大概率会出现偏低状态。过了这几天,到了11月10日左右,出现大幅反弹是正常现象。
要判断新增病例的增长率,必须较长时间观察。
以上数据皆出于卫生部10月11日调整模式之后。
通报9起死亡病例
年龄介于67岁至85岁
新加坡卫生部昨天通报9起死亡病例,年龄介于67岁至85岁,皆有基础病病史。
这9起死亡病例,2起发生在11月5日,6起在4日,1起发生在2日。
死亡病例的通报之所以出现滞后现象,是因为法医需要进行尸检以确定死因。
新加坡已连续46天不间断通报死亡病例。
以下为过去14天的死亡病例情况,按死亡发生的日期统计:
总体病死率升至0.220%
社区病死率升至0.356%
从2020年1月23日出现首起确诊病例,至11月5日,新加坡一共出现21万2745起确诊病例,其中468起死亡,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218%升至0.220%。
分解到社区病例层级,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353%升至0.356% (见上图) ,社区病例绝大多数在60岁以上有基础病人员。
本波疫情的总体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285%升至0.288%;相比之下,本波之前的病死率为0.058%。
本波疫情的社区病例至今出现431起死亡病例,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338%升至0.341%,是本波之前社区病例病死率 (0.932%) 的37%。
本波社区病例的病死率比本波之前低,一个原因是疫苗的保护作用,另一个原因是病程未完全发展。
希望本波疫情病死率能维持在上一波的病死率以下。究竟如何发展,目前言之尚早。
《新加坡眼》盘点自8月18日以来的确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如下:
我们密切关注接下来几周重症和死亡病例的走势。
过去28天新增病例轻重症情况
在过去28天内,新加坡的新增本土病例当中,9万零954起 (98.7%) 为无症状或轻症,678起 (0.7%) 曾为/现为普通输氧重症,197起 (0.2%) 曾为/现为ICU观察输氧重症,123起 (0.1%) 曾为/现为ICU病危插管重症,累计195人 (0.2%) 死亡。百分比数据四舍五入。
17%人口已接种加强针
新加坡卫生部通报,截至11月4日,新加坡人口85%已接种至少一剂疫苗,85%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17%已接种加强针。这里指的是全人口比例,包括未满12岁儿童。
11月5日当天的普通住院病例、普通输氧病例、ICU输氧观察病例、ICU插管病危病例的疫苗接种情况如下:
接种了加强针的分别有:普通隔离病房住院病例53人 (4%) ,普通输氧病例4人 (1%) ,ICU输氧观察病例无,ICU病危插管病例无。
未接种疫苗年长者病死率
是完成接种同龄人的28.3倍
从数据看来,绝大部分死亡病例属于这三种情况:有基础病病史、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六旬以上年长者。
11月5日,新加坡卫生部通报,每10万人口当中出现ICU病危插管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七天移动平均数据如下:
ICU插管病危病例当中,未完成疫苗接种的六旬以上年长者的比例,是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同龄人的21.3倍。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