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日),新加坡新增2553起2019冠狀病毒確診病例,每周感染增長率連續五天維持在1以下。
社區病例共有2343起,客工宿舍病例有205起,輸入型病例則有五起。
每周感染增長率跟6日相比略有下降,為0.81。
在本土病例中,有425起是60歲或以上的年長者,未滿12歲的孩童有201人。
病例總數累計21萬8333起。
再有17名患者病逝,累計死亡病例達497起。
死亡病例均死於2019冠狀病毒併發症,除了一個已接種疫苗的85歲死者外,其餘的都有潛在病症。
新增死亡病例的年齡介於45歲到89歲,當中一個85歲的死者已經完成疫苗接種,也沒有已知的潛在病症,其餘16個患者都有潛在病症。
衛生部沒有進一步說明死亡病例的性別和疫苗接種狀態等細節。
(圖:來源自網絡)
昨天,共有2926人出院,包括420名60歲或以上的年長者。
目前仍有1654人需要住院,普通病房有296人需要氧氣供給,70人因情況不穩而送入加護病房接受密切觀察,64人病危,在加護病房插管,加護病房整體使用率是69.9%。
在過去28天的9萬1217起確診病例當中,98.7%沒有症狀或只有輕微症狀,0.8%住在普通病房但需氧氣供給,0.3%住進加護病房,0.2%病逝。
截至6日,完成疫苗接種的人口比率維持在85%,86%人口則接種了至少一劑,已接種追加劑的人口增至18%。
(圖:來源自網絡)
再有三家療養院暴發大型感染群
新加坡三個療養院,分別是舒雅中心、衛理公會福利服務油池療養院和彩虹療養院,都出現了數起新病例,被衛生部列入備受關注的大型感染群名單。
位於油池的衛理公會福利服務療養院(MWS Nursing Home – Yew Tee)新增了七起病例,目前累計十起病例,都是住戶間的傳播。
位於萬國埔的柏蘭夷村彩虹療養院(Jenaris Home @ Pelangi Village),則出現兩起新病例,累計病例29起,同樣是住戶之間的傳播。
位於萬國的舒雅中心(Surya Home)也有兩起新病例,累計病例16起,是住戶和職員之間的傳播,其中染病職員有三人,染病住戶則有13人。
除了上述三個新的大型感染群,另外五個被列入關注名單的都是現有的大型感染群。當中病例增加最多的是Acacia福利院,新增九起病例,累計41起。
心理衛生學院再增七人染疫至於心理衛生學院感染群也繼續擴大,又多七人染疫,累計病例達389起。
淡濱尼的回教傳教協會養老院、芽籠東職總保健合作社療養院和黃埔通道第85座組屋的行動黨社區基金幼兒園感染群,都同時通報新增一起病例。
(圖:來源自網絡)
疫情期間垃圾和浪費持續增加
疫情期間,新加坡居民製造更多垃圾和浪費。凈灘組織表示更多人外出,海灘出現的垃圾量增加三成。
二手衣回收店說,為了減少浪費,越來越多人捐出衣物,捐贈額增加四倍。
蔚藍的大海讓人心曠神怡,但海灘卻垃圾處處,對環境造成了污染。為了改善這個問題,凈灘組織「東海岸計劃」每星期花至少四個小時清理海灘。從去年7月至今,組織已招募3000多名會員,清理了超過4000公斤的垃圾。由於疫情持續,更多人到海邊進行消閒活動,加上潮水和季候風等因素,海灘的垃圾量增加不少。
凈灘組織人透露:「我們每次就大概會清理平均50公斤的垃圾,所以口罩方面可能會有四到五個口罩,就一定會發現的,因為比較多人現在利用公園和海灘,那我希望多點人特別注意他們可能會遺失的垃圾。」
疫情也讓更多人待在家,結果網購買了更多衣物,但又沒經常穿,於是決定捐出。這家二手衣回收店指出,去年10月投入運作時,收到將近120公斤的衣物捐贈,今年9月已增加到600多公斤。
一位二手衣店創辦人說:「疫情發生的時候,待在家裡就是消費很多,然後也有很多時間來為那個衣櫥「減肥」,所以很多好的衣服不知道要捐去哪裡,因為很多慈善機構也是不收了,那我們就剛剛好來了正是時候,然後就幫他們循環。」
收集到的衣物都會經過分類和消毒。當這些衣物售出後,扣除了運作費,剩餘的款項都捐給慈善組織零廢新加坡。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青年因冠病感變得恐懼
調查發現,新加坡多數千禧一代因為冠病疫情,變得更恐懼,也不善於交際,但近六成仍對未來一年感到樂觀。
調查顯示,在1000多名18到35歲的被調查青年中,凸顯了年輕一代在克服疫情帶來的挑戰之餘,所產生的矛盾心理,比如:儘管63%的受訪者認為,可以在疫情中建立事業,但55%認為,冠病危機衝擊了他們的經濟前景。
調查也發現,過去三個月,他們經歷的三大心理狀況是:過度疲勞、焦慮和冷靜。
另外,近六成的青年因為疫情變得更謹慎和恐懼,少過半數認為,可以充實地生活;54%認為,他們比疫情前更不善交際,但53%覺得自己同家人和朋友的關係變得更牢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至於如何定義物質上的成功,近六成認為,是擁有足夠儲蓄提早退休;52%認為,是可從投資賺取被動收入;近半數認為,是每年可出國旅遊至少兩次。
調查也發現,受訪者認為,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三大因素依次為:擁有好同事或好老闆、工作與生活平衡,以及財務獎勵。
(圖:來源自網絡)
「無兒童進ICU」記錄被打破
在新加坡連續一個月日增幾千例之後,累計的確診兒童人數也在持續增多,記著「無兒童進ICU」記錄被打破。
新加坡衛生通報,一名4歲男童進重症監護室已經一個星期,現在還在戴呼吸機!
新加坡衛生部周六晚(11月6日)在一份聲明中說,從疫情開始,新加坡一共有8000兒童確診,四個兒童發展到需要住院或者吸氧。
新加坡衛生部進一步說明他們都患有新冠引發的多系統炎症綜合徵,簡稱MIS-C。
MIS-C是一種可導致身體不同部位發炎的疾病,包括心臟、肺、腎臟、大腦、皮膚、眼睛或胃腸器官。症狀包括持續高燒、呼吸困難、頭痛和腹瀉等。
新加坡醫生提醒是MIS-C兒童免疫系統「反應過度」所致,通常是康復階段、染病後兩三周才會出現。
因此就算新冠初期症狀輕微的兒童,也不能掉以輕心。
(圖:來源自網絡)
此外,一名4歲的兒童,因為情況不好而入住了重症監護室!
這個男孩在9月24日的新冠病毒檢測中呈陽性,於11月1日被送入KK婦幼醫院(KKH),截至到11月6日,仍需依靠呼吸機。
在其餘三個住過院的兒童病例是這樣的情況:
1、兩個月大的女孩,她曾於10月12日因新冠入院,並於10月19日出院。但於11月3日因炎症綜合症再次入院。不過她的情況仍然穩定,不需要氧氣支持。
2、3歲男孩,於10月16日被送入兒童重症監護室。曾多次對Covid-19檢測呈陰性,但他的血清學檢測結果表明,他很可能在感染MIS-C的兩到六周前被冠狀病毒所感染,已經於10月23日出院。
3、8歲男孩,於9月30日被診斷確診,並於10月27日被送入兒童重症監護室,他於11月1日出院。
僅10月份就有3個兒童入住ICU,其中兩個已經出院。
(圖:來源自網絡)
目前,新加坡已計劃啟動給兒童接種疫苗。
衛生部表示,12歲以下兒童施打疫苗的臨床試驗仍在進行中。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完成後,新加坡正式開始接種或許得等到明年初。
對此!各位看官怎麼看?
如果您對內容喜歡,期待您的轉發,也請您在評論區內留下箴言互動!謝謝!
本文素材,觀點及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您認為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絡我們及時刪除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