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度假勝地峇厘島(Bali)和廖內群島(Riau)上個月14日敞開雙臂,有條件地允許19國遊客入境觀光,期盼逆轉疫情衝擊下的頹勢。
然而,近一個月過去了,飛往峇厘島的國際航班卻寥寥可數。
過往熱鬧的海灘並沒有等到外國旅客的蹤跡,以服務觀光客為主的司機和酒店業者的生意仍不見起色,與當地政府原先恢復旅遊生計的設想大相逕庭。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當地觀光旅遊乏人問津?這和印尼政府的防疫政策有沒有關係?
旅客除了須完成兩劑疫苗接種和接受PCR檢測外,還得在防疫旅館隔離5天,出行前也必須購買價值10萬美元保額的冠病保險,方可在島上自由趴趴走。
這些防疫條例雖然在理,但沒有多少觀光客願意從寶貴的假期中撥出5天窩在酒店房裡隔離。
印尼此次的入境安排也不像新加坡推行的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計劃(VTL),在往返兩地時都能免隔離。那些去印尼遊玩的旅客回返家園後,仍須依照他們國家的防疫措施進行隔離。
種種條規設限,勸退了大量的外國旅客。
印尼政府趕在計劃開啟前的「最後一分鐘」才倉促宣布上述規定,也讓旅客措手不及。
據了解,當地部門是在開放觀光的前一晚才發表文告,而且是臨時將隔離天數從8天改成5天。航空和觀光業者紛紛申述,根本沒時間做好準備。
印尼想迎接有質量(quality)的旅客,而非重視到訪旅客的數量(quantity)。
換言之,遊客的多寡不會讓印尼當局改變當前的邊境控管政策。
據報道,印尼旅遊業只放眼在2022年吸引200萬名旅客,這比起疫情暴發前的每年平均1700萬名人,足足少了近90%。桑迪亞加說:
「我們希望提升旅客們在印尼逗留的天數和時間。不僅要提供更好的旅遊體驗,還要確保對環境的正面影響。往年1700多萬旅客給環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我們有意轉向高質量和可持續性的旅遊方式。」
5天的隔離期是勸退旅客前往峇厘島和廖內群島旅遊的原因之一。但桑迪亞加表示,印尼目前依然維持謹慎態度,把健康安全擺在第一位。不過,當局會每周依據實時評估來調整措施。
旅遊經濟也是印尼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該國在疫情前的外匯收入占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百分之六。
全球疫情久不退散,加之印尼在7月中旬暴發了第二波疫情,印尼政府雖想儘快實現旅遊經濟復甦,但開放邊境時仍不敢掉以輕心。
「7月至8月發生在峇厘島和印尼其它地區的第二波疫情給我們上了一課,我們需要為衛生設施和醫療用品做好萬全準備。如果病例再次激增,我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
據峇厘島官方統計,疫情暴發前當地年均有620萬外國旅客入境,當中又以澳大利亞(19.78%)和中國(18.90%)旅客為主。
北京當局至今仍不允許國民出國自由行,其堅持「清零病毒」的政策也設下了嚴格的防疫措施。中國人民若從國外回國,必須隔離14天至一個月(視省份而定)。
澳大利亞目前還被排除在印尼的「綠色通行」名單外。
「我們的目標是,在本屆政府2024年屆滿時,遊客人數可達到800萬至1000萬人次。」
近來,不少東協國家都緊鑼密鼓地敲定雙邊旅遊計劃,向低風險和周邊國家開放門戶。
例如,7月初泰國如期啟動「普吉島沙盒計劃」,越南富國島(Phu Quoc)準備在11月底迎接外國旅客,新加坡VTL本周也已擴展至16國。這些都是旅遊復甦的好苗頭。
但由於本區域的疫苗接種進度不同(新加坡接種率逾80%,緬甸接種率僅13.2%),要實現東協跨境旅遊,讓各地人民自由聚首,恐怕還得等上一些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