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將新加坡踢出放寬名單 剛與我國VTL的丹麥馬上收緊防疫

2021-11-11

儘管新加坡近來陸續宣布和16個國家展開疫苗接種者空中旅遊走廊(VTL),對外開放的步伐大有一片向好的感覺,但VTL並非談好了就十拿九穩。

已和新加坡開通VTL的丹麥今天(11日)就宣布把我國列為冠病高風險國家,並將從本地前往丹麥旅客從原本的免隔離,改為至少須隔離四天。

根據該國的新措施,從新加坡前往丹麥的旅客,無論是否完成接種疫苗,都必須在抵境時接受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及自我隔離10天。若PCR檢測結果呈陰性,則可把隔離天數縮短為四天。

我國於10月19日正式和丹麥展開VTL通道。(海峽時報)不過,丹麥駐新加坡大使館的公告中有一句重點值得關註:

「丹麥現階段不承認新加坡的疫苗接種證書。」

丹麥大使館的文告強調,正是由於丹麥當局尚未承認新加坡的疫苗接種證書,因此無法針對已接種和未接種人士採取不同的入境標準。

文告也提到可以豁免隔離和檢測的旅客類別,包括:

  1. 完成接種的丹麥公民;
  2. 16歲以下孩童;
  3. 商務及公務旅客;
  4. 持有歐盟冠病數位證明(EUDCC)或丹麥「冠病護照」(coronapas)的人士。
換句話說,從新加坡飛往丹麥的丹麥公民和持有相關證明的人士,無須隔離與檢測,只有新加坡籍的旅客(即使已完成接種)才須要,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我國的疫苗接種證書尚未獲得該國政府接納。

新加坡外交部網站顯示,我國的疫苗證書目前還未和「歐盟冠病數位證明」(EUDCC)系統連結。

顯然,這將是新加坡政府接下來應該努力的方向。

近一個月來歐美國家相繼調高新加坡風險級別 丹麥對新加坡旅客施加隔離期的相關舉措,應和前天(9日)歐盟正式把新加坡和烏克蘭從「應放寬旅遊限制」的名單中剔除有關。

雖然該建議名單並無強制力,個別成員國仍可自行決定邊境管控措施,但一般預料,歐盟剔除新加坡的這項決定,將促使其成員國調整和新加坡有關的入境標準。

包括即將在本月29日與我國開通VTL的芬蘭和瑞典在內,新加坡的VTL對象中,共有10個歐洲國家。除了英國和瑞士以外,有八個是歐盟成員。

歐洲10國當中,德國上個月已率先提高了新加坡的冠病風險級別,從本地飛往當地的旅客得事先上相關網站登記。

另外,荷蘭昨日(10日)也將新加坡提升為「非常高風險」地區,從本地出發前往當地的旅客從本周六起須出示冠病檢測的陰性證明。

除了歐洲國家,美國上個月也在新美VTL開通首日將新加坡旅遊警戒調至最高,呼籲民眾儘量避免前來我國。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新加坡宣布和歐洲10國展開VTL之前,這10個國家早已單方面對新加坡開放。VTL的展開,只是進一步讓從國外入境新加坡的旅客得以免除隔離。

整體而言,新加坡對國外旅客入境新加坡的防疫要求,相較之下也比VTL對象國家針對本國旅客飛往當地所實施的要來得嚴格,至少在相關國家收緊入境限制時是如此。

在VTL下,我國實務上還是採取了比其他VTL對象國家嚴格的入境防疫措施。(海峽時報)VTL的成敗牽動著我國對外開放的士氣 根據交通部提供的數據,截至本月7日,共有1萬8000名旅客通過VTL抵達本地,其中冠病確診者只有17人。

上述數據足以證明,我國和其他國家開放VTL是安全可行的。

如今,面對其他國家相繼把我國列為冠病高風險地區,是時候讓新加坡向這些國家證明,我們仍是安全可靠的VTL對象。

我國和其他國家開啟VTL至今,僅有17名旅客確診冠病。(海峽時報)政府當局本周一(8日)宣布鬆綁本地部分防疫措施,包括放寬五人堂食等規定,強調這是因為本地疫情稍有改善,社區病例增長率有所下滑,住院和重症患者的比例也保持穩定。

各國對於風險評估都有不同的準繩。例如,美國是以過去28天內,每10萬人是否超過500人確診為準,歐盟則是比較籠統地根據疫情和抗疫作為等指標來決定。

儘管本地的單日確診數已經「回不去了」,但其實民眾已逐漸開始恢復正常生活,適應著新常態,情況未必像丹麥或美國所說的那麼嚴峻。

VTL的實施同樣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新常態,各國或許會根據現狀作出動態調整。但若真的如衛生部長王乙康所言,安全管理措施、接種疫苗與追加劑,以及邊境管控這三大剎車器已然奏效,新加坡可以繼續朝向「與病毒共處」的目標安穩前行,那政府就有必要持續與我國展開VTL的國家進行有意義的溝通。

否則,如果別人一味收緊針對我國的邊境限制和提高風險評估,對新加坡努力對外開放的士氣肯定會有所影響。


相关文章

  •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 【GE2025】李顯龍:外國人煽動種族宗教情緒 觸犯新加坡兩大禁忌
  • 新加坡38歲女子在惹蘭勿剎一帶,遭兩名陌生男子襲擊綁起後搶劫!
  • 東方比利返新投票 甩肉21公斤展新貌
  • 中國女店長和大馬員工在牛車水大打出手,現場血跡斑斑…
  • 孫燕姿演唱會被嘲「身材走樣、造型隨便」!這才是新加坡的鬆弛感
  • 李顯龍嚴正警告外國人,身份政治在新加坡沒有立足之地!
  • 【GE2025】林瑞蓮:國會需要更多女性議員
  • 【GE2025】失去重要部長將削弱治理能力?梁文輝:行動黨應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