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年轻人当然希望投资交易和购物一样,躺在沙发上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当投资逐渐也成为一种爱好、一种生活习惯时,年轻投资者对于交易app的用户体验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在互联网券商到来之前,证券是少有的未被科技改造过的行业。
先前若想在新加坡进行股票交易,传统券商往往是首选。因为会有指定的经纪人进行指导开户,并告知投资某项资产的适当时机。当然,这种强调一对一、个性化的方式通常伴随着更高的交易和佣金费用,适合有一定资产积累的投资者,可能会让年轻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顺应互联网券商时代,本地券商陆续推出自己的手机APP,但年轻人用起来总觉得像是给父辈一代用的产品。
“这些传统券商app从界面看就十分有年代感,有时候点选一个功能后,loading的画面还不停打转。生活工作节奏很快,也不想为它们贡献这几十秒的耐心。”Jasmine表示。
互联网券商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 首先,互联网券商与传统的实体经纪公司相比,通过云端方式运营,以技术为中心。投资者可以享受更低的交易佣金,以及更低的起投金额。
如今,新加坡35岁以下投资者大多自行研究、自主决策,不再需要经纪人荐股,反而低佣金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对于还不想用真金白银实战,而是先学习观望的年轻人,互联网券商还提供模拟账户的功能。
此外,互联网券商更关注用户的使用体验。相对于传统券商app的“能用”,互联网券商希望能做到“易用、好用”。
“举个例子,在开户阶段,老虎证券避免了传统券商复杂的资料填写。新加坡本地人、永久居民选择SingPass进行开户,所有资料会自动输入进去,不必手动填写。在使用体验上,有的券商app点在个股下还只有收益曲线。而老虎证券APP进入任何一支股票的页面,在股价曲线下方都可以方便地查看这支股票的各类新闻、公告。你根本不需要跳出app去Google这家公司最近发生了什么,值不值得买入。”Jasmine补充道。
“当初把老虎推荐给了大学毕业的弟弟,十万美金的模拟账户,大额交易的感觉让他很兴奋,每天学习投资知识并做笔记,还记下心得体会。”Jasmine说。 心得体会不流动起来终究是闭门造车。
“以前炒股只能通过谷歌研究,老虎社区里聚集了很多投资大神对市场、交易的标的表达观点,风格还很幽默。”相比Jasmine,弟弟Lewis是社区的常客,“‘大神’的观点不见得都要参考,重要的是交流起来形成自己的投资认知。在老虎入金之后,我在美股买了5股Sea,这是我身边的非常熟悉的公司,目前也赚得1000多美金。在社区发表我对Sea的看法之后,得到了很多评论和赞,我也很骄傲。”
股市之中有盈就有亏。“比惨大会”是Lewis在社区里喜欢的活动之一。在老虎社区中,大家很乐于分享自己的投资经历,赢了会晒收益,亏了大家也会比一比谁更惨。
“从更惨的人身上找快乐”,Lewis笑称,“或者说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其实比惨并不是主要目的,很多人会回顾这一段投资,写下一些有用的经验,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实实在在的心得。因为深入的交流,在投资中竟然会有一种归属感,并且和社区中的一些人成为了朋友。他们来自各地,我们聊市场、聊股票、聊新加坡、聊文化。现在每天都要刷老虎社区,不然会想念。这种互动交流感是传统券商完全无法带来的。”
Lewis是散户中的一个,但很明显的趋势是,散户的力量在崛起,个人投资者的声音也需要被听到。 以年初大热的AMC院线和游戏驿站为例,尽管他们的体量还远不到苹果和特斯拉的零头,但有几个月前者的日均交易额和后者相当。这意味着,散户大军的追随者不会被动地任由以华尔街为首的专业机构对股市施加影响。
今年年中,AMC院线甚至取消了增发新股的计划,似乎公司觉得增发不太受社交平台Reddit上散户的支持。数据显示,2021年散户交易量占股票总交易量的24%,相比2019年高出近10个百分点。
散户用自己的力量形成了“新华尔街”,互联网券商才能满足他们“交易+社交”的双重需求。
首个互联网券商资质获批, 深耕新加坡市场
目前,聚集在新加坡的互联网券商,多数姓“外”。
究其原因,与新加坡在亚洲领先的金融中心地位,和在高科技领域有悠久历史不无关系,并且新加坡政府一贯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于2014年首次宣布了“智慧国家”计划,推动新加坡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已成为计划里的核心部分。对金融和科技的拥抱,加上友好的营商环境,让外来的互联网券商相信,在新加坡能够一展拳脚。
中国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风生水起,腾讯和阿里巴巴这些知名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对新加坡人来说也并不陌生。他们分别是亚洲市值排名前两位的互联网企业。
在证券交易领域,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也迈出大步前进。有业内人士表示,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国、欧洲金融发展历史深厚,结合中国移动互联网在技术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能够进一步提升这些发达市场用户的交易体验,实现共赢。
如老虎证券这样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来到新加坡,一方面看重上述新加坡在金融和科技方面的积淀,和开放拥抱的态度;另一方面,新加坡华人占相当比例,虽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但又与中国文化有共通之处,英语在此广泛使用。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