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加坡一直以來就備受全球投資者們的青睞,因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完善的金融體系、繁榮的經濟環境及政府對商政策的大力支持,無不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企業家、創業家來此投資經商。
而在去年,著名商業雜誌CEO WORLD評選出了2020年全球最佳的投資或經商的國家,新加坡位列榜首。
這足以見得,就算是全球遭受疫情侵襲與衝擊,國際形勢風雲變幻的背景之下,新加坡仍以巨大的經濟活力繼續成為全球跨國投資的「避風港」。
與此同時,大致分析現有落地於新加坡國內的跨國集團,無一不是全球商業各領域的巨頭;對於投資者和商人來說,新加坡可謂是經商、投資最有吸引力的國家。
如果你也想在新加坡經商,那麼新加坡這幾個資訊你不得不知道。
/ 投資的基本情況 /
首先是在新加坡投資經商的基本情況:
貨幣:在新加坡投資經商使用的貨幣肯定是當地的貨幣——新加坡元(SGD);
外匯管制:新加坡對外匯交易和資本流動並沒有嚴格的管制,資金可自由流入和流出新加坡,這意味著,你在新加坡投資經商既可使用新加坡元,亦可使用外匯,任君選擇。
而政府對於外匯的管制僅限制新加坡元貨幣市場上向非居民金融機構提供的出於投機目的貸款,這類的管制並不適用於對個人和非金融機構,包括企業金融部門的新加坡元貸款。
會計準則/財務報表:選擇在新加坡投資經商,你需要按照新加坡財務報告準則,必須每年進行財務編制;
主要商業實體:可通過包括上市有限責任公司、私營有限責任公司、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以及外國公司的分支機構,在新加坡投資經商。
/ 公司稅 /
接著我們來明確下徵收公司稅的範疇:如果一家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地在新加坡境內,那麼該公司即為新加坡居民企業,反之,則為非居民企業。(管理和實際控制地通常是指公司董事會的召開地)
徵稅原則:新加坡按照屬地原則徵稅,除個別情況外,發生於或來源於新加坡的收入,以及匯回或被視為匯回新加坡的海外收入,都需納稅。
應納稅所得: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須對以下發生於或來源於新加坡的所得,以及匯回或被視為匯回新加坡的境外所得納稅,包括貿易、經營所得,專業或執業所得,股息、利息或折價,退休金及養老金,租金,特許權使用費,保費和其他來自不動產的所得,以及未包含在上述類別之中但具有所得性質的其他所得或收益。
來源於新加坡以外的股息、外國分支機構利潤以及勞務費收入在匯回新加坡時可予免稅,條件是該收入在匯回新加坡的當年已在境外稅收管轄區納稅,且該境外稅收管轄區的所得稅率至少為百分之十五。直接由於在境外開展實質性商業經營活動而在當地享受免稅待遇的境外收入將視為滿足「應納稅」要求。
與取得所得相關的收益性支出,可以在計算應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其他可扣除費用包括以前年度結轉的資本折讓、稅務虧損。
股息的徵稅:新加坡實行單一公司稅制,公司就其收益所支付的所得稅款是最終稅款。股息取得者不用就取得的股息繳稅。
資本利得:新加坡不徵收資本利得稅。
虧損:虧損可以無限期地向以後年度結轉,但須通過股權合規測試。未使用資本折讓的想結轉必須通過股權測試以及相同業務測試。在通過股權測試的情況下,虧損及未抵扣資本折讓可以向前結轉1年,最高限額為100,000新加坡元。當年度未使用資本折讓向前結轉時,也必須滿足相同業務測試。
稅率:標準公司稅稅率為百分之十七。但是,應納稅所得額在10,000新加坡元以下的部分,其百分之七十五可免於徵稅;10,000至300,000新加坡元的部分,其百分之五十可免於徵稅。符合特定條件的私營公司在2005年及其後連續3個納稅年度內,應納稅所得額在100,000新加坡元以下的部分,可以享受免稅待遇;100,00至300,000新加坡元的部分,其百分之五十可免於徵稅。
境外稅收抵免:新加坡居民企業取得的來源於稅收協定國和非稅收協定國的應納稅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款,可以從其當期應納稅額中抵免。抵免額以該收入在新加坡的應納稅額和在境外已納稅額兩者中的較低者為限。自2012年評估年度起,滿足一定條件的抵免數額可以以匯總基礎計算。
稅收優惠:新加坡對新興產業、公司總部活動、金融業、資產證券化、基金經理、國際海事活動、國際貿易、研發活動等提供多種激勵措施。
並無附加稅及可替代最低稅的徵收以及並無參股免稅、控股公司特殊規定。
/ 對公司徵收的其它稅項 /
無資本稅,無薪酬稅,無財產轉讓稅
房地產稅:新加坡對境內所有不動產徵收房地產稅,不動產所有人應在每年年初納稅。不動產包括建屋發展局公寓、住房、辦公室、廠房、商鋪和土地。每年的房地產稅是以相關房地產稅務部門核定的不動產當年價值總額的百分比作為計算基礎。累進稅率由零到百分之十五適用於業主自住型不動產(自2014年1月1日起),非自住型不動產使用稅率為百分之十。在特定情況下,某些開發項目的土地可予免稅。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社會保障稅:僱主、新加坡公民以及具有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的雇員必須向中央公積金(CPF)繳費。每位僱主必須在中央公積金局註冊登記,並且每個月代表自身及其雇員向中央公積金繳費。雇員所繳納的公積金部分可從其工資中直接扣除。
印花稅:印花稅適用於與股票、股份等金融工具及不動產相關的書面文件,包括不動產的按揭出售以及出租。對於年租金超過1,000新加坡元的不動產出租,可以對租約或租契徵收從價印花稅。而年租金低於1,000新加坡元的出租可予免稅。在購買不動產方面,買方對買價在180,000新加坡元以內的部分按百分之一繳納印花稅,180,000新加坡元至360,000新加坡元以內的部分按百分之二繳納印花稅,超過部分按百分之三繳納印花稅。某些團體購買或取得居住型不動產(包括居住用的土地)須支付附加印花稅。附加稅率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不等,取決於購買者的類別及依據不動產的購買價或市價兩者孰高者計算。
在收購股票或股份方面,按股票價值與買方支付對價兩者中孰高者向買方徵收百分之零點二印花稅。轉讓新加坡上市的無紙化股份不屬於印花稅的徵收範圍。在特定情況下,印花稅可以被減免。
其他:其他稅項包括對特定行業的外籍勞工每月徵收外籍勞工稅。對於月收入低於4,500新加坡元的雇員,將按百分之零點二工資總額(最低不低於2新加坡元)向僱主徵收技能發展稅。
以上即是在新加坡經商需要了解的幾個資訊,望對各位有意向的投資者們有幫助。
結語
新加坡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讓其享有「亞洲瑞士「之稱的榮譽。各大公司紛紛選擇新加坡,也正是看中了當地穩定的政治環境與值得信賴的政府。加之本地的華人文化和同在亞洲的地理優勢,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了新加坡作為國際化的第一步。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