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運輸上,你都能馬上注意到手機對於新加坡人的吸引力。但對新加坡人來說,手機遠不僅僅是一個通訊工具,更是新加坡製造實力的有力證明。
全球超過十分之一的手機半導體晶片都在新加坡的工廠生產。而去年,新加坡製造業並未受到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影響,反而逆流而上,實現了7.3%的增長。
圖片來源:Unsplash
時任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長的陳振聲先生曾在今年1月份提到新加坡下一輪的目標:到2030年爭取實現製造業50%的增長。他表示,想要實現「製造業2030願景」,就必須通過加速創新和生產更具價值的產品來提升競爭力,而不是通過降低生產成本或勞動力成本。
目前,新加坡的製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以上。該行業勞動力規模約45萬,占新加坡整體勞動力的12%左右。
您知道嗎?
跨國企業的首選總部
製造強國新加坡
新加坡將自己定位為製造中心,跨國企業常常選擇在此處設立戰略或區域總部。
其優勢包含以下幾點:
• 全球十大高科技產品出口國之一。
• 全球十大藥物中,有四種均在新加坡生產。
主要產品領域:
• 電子產品,例如半導體晶片和計算機周邊設備。
• 生物醫藥產品,例如藥物成分和醫療器械。
• 精密工程,包括光學儀器和金屬精密部件。
• 一般商品,例如食品、飲料和服裝。
利用新加坡製造業的優勢
自獨立以來,工業生產一直是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支柱。其快速增長的關鍵戰略之一是吸引跨國公司,另外還要得益於土地的充分開發,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的合理配置。
新加坡的工業也經歷了一番變革。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工廠主要生產魚鉤和蚊香等廉價商品,直到大約10年後,才出現電子和石化等高附加值產業集群。到了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已成為世界領先的硬碟驅動器生產商。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簡稱企發局ESG)製造和工程執行署長林明揚先生表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加坡的中小型企業一直扮演著零部件供應商的重要角色,為跨國公司提供製造服務。同時,像Venture和向陽科技這樣的本土企業也在與國際巨頭合作的過程中逐漸建立了堅實的基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已成為行業的中流砥柱。
多年來,新加坡在製造業的重點領域,如能源和化工、生物醫藥、電子和航空航天等領域的研究和專業知識已經十分成熟,還建立了包含企業和供應商的生態系統,為未來製造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片來源:Unsplash
新加坡半導體工業協會(Singapor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簡稱SSIA)執行董事洪瑋盛介紹了新加坡晶片製造在市場中的亮眼表現:新加坡生產的晶片占世界供應量的12%。他還表示:「隨著未來十年世界對晶片需求量的增加,新加坡企業也會相應地擴大其業務以滿足需求。」 波士頓諮詢公司的一項研究預測,未來十年全球半導體製造業漲幅約為56%,這種增長的趨勢無疑也將為新加坡晶片製造商提供更多機會。
新加坡企業藉助成熟的勞動力資源,運用機器人和自動化等先進技術,借力於區域供應商生態系統,力求在世界舞台上爭得一席之地。而新加坡製造行業也確實獲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彭博社2021年發布的創新指數中,新加坡名列第二,彰顯出其世界級的製造能力,以及國家在研究與開發方面的大額投入。
——時任新加坡經濟發展局
執行副總裁林國強先生
圖片來源:新加坡經濟發展局
其他優勢
地理位置:「由於緊鄰亞洲市場,新加坡的公司更能抓住亞洲市場帶來的區域增長機遇。」
——時任新加坡經濟發展局
執行副總裁林國強先生
轉化能力:「新加坡將研發概念轉化為實際生產的能力,對半導體和生物醫學等高附加值產品製造至關重要。」
——麥肯錫
Matteo Mancini先生
基礎建設:「新加坡作為製造業中心之所以能如此成功,離不開其法律框架、物流能力、基礎設施和資本准入等方面的優勢。」
——Oliver Wyman的合伙人
兼東南亞能源主管Abhi Bhuchar先生
新加坡製造業前行的方向
最具全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製造業集群通常擁有一系列相互交織的優勢。當這些優勢結合在一起,會使其生產的效率或質量相比於世界其他地區更勝一籌。
——新躍社科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Walter Theseira
Walter Theseira進一步指出,這些優勢包括龐大的人才庫和提供給高技能、專業勞動力的就業機會,以及供應鏈整合等。
新加坡在以上領域確實堪稱典範,在2020年全球數碼競爭力排名中,新加坡的技術開發能力排名第一,開發全新技術的能力排名第二。
除卻僱傭可靠的人力外,近年來新加坡為提高生產力,一直在鼓勵整個行業採用工業4.0解決方案,方案涵蓋遠程監控和自動化等技術。
圖片來源:Unsplash
格芯高級副總裁兼全球運營主管洪啟財先生強調了製造商不斷升級和轉型的重要性,轉型升級可以幫助製造商在各自的細分市場中創造出一個高價值鏈。他表示:「為了實現和加速智能製造,提高自動化技術的先進性並投資大數據分析對新加坡製造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麥肯錫Matteo Mancini先生指出,繼續吸引投資、保障人才庫的充盈也十分關鍵:「如果想要繼續走高端製造業路線,國家需要在研發和創新方面擁有直接的人才儲備。」他指出大學應該在人才輸入方面起到作用。
新加坡製造商總會(Singapore Manufacturing Federation)會長符標雄先生說,公司還必須對工人進行重新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使他們能熟練使用新技術,並補充說:「自動化只是轉型過程中的第一步,製造商還應積極審查其操作流程,以納入如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增材製造等工業4.0工具,這將使新加坡處於與其他國家合作而不是對抗的位置。」
您知道嗎?
>20%
製造業貢獻了超過20%的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0億美元。
450k
約有450,000的工作崗位,製造業創造了新加坡12%的就業崗位。
7.3%
2020年增長7.3%,是新冠疫情期間新加坡經濟集群中的最大增長。
企發局ESG的林明揚先生強調,除了加速創新外,區域與全球的市場增長,並採用良好的人力資源政策以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對於促進行業增長都十分重要。
新冠疫情當前,新加坡政府對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更強有力的支持。比如,政府加強了對尋求增長和生產力解決方案的企業的撥款力度。然而,Theseira教授強調,政府的補貼和激勵措施需要標準化,同時也要了解並非所有的公司都能在轉型中「存活」。他補充說:「關鍵的是要藉助政府的支持提升企業自身的全球競爭力,而非僅僅依靠政府支持。」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