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不接種疫苗而染疫入住加護病房者 或需支付2萬5000元醫藥費

2021-11-12

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本周一(11月8日)鄭重宣布,從12月8日起,可接種冠病疫苗但堅持不打針的公眾一旦染疫,必須自掏腰包負擔冠病醫藥費。

換句話說,政府不會再為那些不適合接種疫苗者(如12歲以下孩童、過敏或嚴重不良反應者等)以外的人士買單。

衛生部長王乙康當時在記者會上說:

「醫院其實也不太想開帳單給冠病患者,但我們得發出這個重要的信息,籲請所有符合條件的公眾接種疫苗。」

堅持不接種疫苗而染疫入住加護病房者 或需支付2萬5000元醫藥費衛生部長王乙康。(通訊及新聞部)我國接種率目前已高達85%,除去9%尚不適合接種的12歲以下孩童,剩餘的未接種者儘管占了很小的百分比,但是那些入住加護病房接受重症治療的冠病患者,絕大部分都是這些群體。這種不成比例的情況加劇了本地醫療系統的負擔。

消息釋出後,大家最關注的不外是,具體醫藥費會有多少?今天,答案出來了。

加護病房醫藥費可高達2萬5000元 據《海峽時報》報道,不肯接種疫苗的冠病患者若必須轉入加護病房接受救治,未扣除政府津貼前,可能得自行負擔高達2萬5000新元的醫藥費!

若納入政府津貼,這個款項會降低許多,但還是有可能高達4000元左右,對中低收入家庭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

衛生部發言人告訴《海峽時報》:

「符合條件的新加坡人,若扣除政府按支付能力給予的津貼和終身健保計劃(Medishield Life)津貼,將能進一步把醫藥費減至2000元到4000元左右。」

病患也可動用保健儲蓄(Medisave)來支付剩餘款項。

堅持不接種疫苗而染疫入住加護病房者 或需支付2萬5000元醫藥費新加坡中央醫院的加護病房。(海峽時報)情況沒那麼嚴重的未接種冠病患者若送至冠病治療設施(COVID-19 Treatment Facility,簡稱CTF),入住7天得自行承擔4500新元的費用。

「扣除政府津貼和終身健保後,符合條件的新加坡人,還是得分攤1000元的費用。」

衛生部發言人表示,這些只是粗略計算結果,具體費用還須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提供治療冠病的設施類型而定。

本地也有不少社區隔離設施(Community Isolation Facilities,簡稱CIF),目前入住這些設施的染疫旅客和短期准證者都須付費。公民、永久居民和長期准證者過去14天如果沒有旅遊史,入住後則無須付費。

合乎情理還是弄巧反拙? 未接種疫苗者須自行承擔醫藥費的消息釋出後,網上議論紛紛,有人歡喜有人愁。

喜的人認為,政府終於對不打疫苗的健康人士「硬起來」。在這些網民看來,自行承擔醫藥費的做法十分公道。

 《聯合早報》昨天(11月11日)刊載的社論也認為,這是一種合乎情理的做法。

「該接種疫苗的人都去接種,減少得到傳染而患重病的機會,這對於協助減輕醫療體系的負荷量,也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2021年11月11日《聯合早報》社論。(聯合早報)不過也有網民警告說,當局必須謹慎區分出哪些是不能接種疫苗的,哪些才是不想要接種疫苗的。別把兩者搞混,冤枉了一方。

 當然不少支持「選擇自由」的網民也認為,政府這麼做對未接種者不公平,是一種分化待遇。

 有醫生擔心,政府這樣一刀切的做法,很可能導致染疫的未接種者抗拒就醫,最終因延誤治療而造成器官受損或致死。

一位署名Leong Keng Hong的醫生今天投函《海峽時報》,懇請當局在採取此做法前要謹慎思慮。

2021年11月12日《海峽時報》讀者來函。(海峽時報)他說,從公共衛生政策角度來看,他完全能理解政府推行此做法的緣由,但醫生們普遍都能理解,每名患者都需要時間去了解自身的疾病,強制執行反倒未必是件好事。

舉個例子,他曾接觸過一名不願配合治療的狼瘡(lupus)患者,最後病情危殆進入加護病房。這類病患後來都會幡然醒悟,乖乖遵循醫生指示治療,最後康復出院。

「我們在未接種疫苗者身上也看到了同樣的情況。許多人後來改變了主意,進而接種了疫苗。」

為此他認為,要求未接種者承擔部分醫藥費,用這樣的做法來說服更多人接種疫苗,很可能會弄巧反拙。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導致未接種疫苗者即使生病了也不敢看醫生或延後就醫,果真如此,那這個立意良善的政策,反而弊大於利了。


相关文章

  • 開車失控釀三車連環撞事故 馬國女司機痛失七歲兒
  • 馬國女富豪搭車赴反貪會助查 途中遭人攔截帶走失蹤三周
  • 印尼峇厘島多地停電 連機場也遭殃
  • 印尼峇厘島多地停電 疑似海底電纜發生故障
  • 開車失控釀三車連環撞事故 馬國女司機痛失七歲兒
  • 在手機將妻子備註為「馬來亞虎」 馬國男子當場翻車
  • 印尼峇厘島多地停電 疑似海底電纜發生故障
  • 印尼峇厘島多地停電 連機場也遭殃
  • 馬國女富豪搭車赴反貪會助查 途中遭人攔截帶走失蹤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