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規定食客自行歸還托盤後,為何小販與清潔承包商爭執不休

2021-11-13

一些小販申述,本地食客如今都會歸還托盤,清潔工人的工作量必定大幅減少,應該考慮調低清潔費用。(海峽時報)

作者 鄭智浩

立意良善的歸還托盤和餐具規定,從9月1日強制推行至今已兩個月有餘。除了「不清理就罰款」的這一做法引起部分民眾心理抗拒外,計劃大體上收穫不錯成效,小販中心確實幹凈多了,國民素質也似乎得到提升。

然而,這項規定後續所產生的一些「小問題」仍須當局著手逐一改善。

例如,清潔工來不及清理托盤歸還架是否考慮多增設些站點、收集站太遠是否為難了年長者等等。如今,歸還托盤計劃的後續問題還多添了一筆:

一些攤販向媒體申述,既然食客都會遵照指示乖乖歸還托盤,清潔工的工作量想當然爾減少了許多,那清潔承包商是否應該跟著調低清潔費用?

這幾個星期以來,本地也由此出現了不少清潔承包商和攤販為了清潔費的多寡而據理力爭的事件。雙方各執一詞,都認為自己吃虧了。實際情況到底如何?

淡濱尼天地小販中心。(海峽時報)

清潔承包商:清潔工作不減反增

據《海峽時報》報道,受訪清潔承包商都不約而同地表示,雖然當局已立法規定強制歸還托盤,但清潔工人的工作量並沒有因此減少,反而還須將不同碗碟重新歸類、額外清洗托盤,工作量甚至不減反增。

清潔承包商Perfection General Services的總經理Vincent Goh透露,去年疫情暴發以來,他向小販收取清潔費時就面臨諸多挑戰。

去年,該公司負責清潔的小販攤位一共拖欠總計6萬元的清潔費。到了上個月底,小販們賴帳數額更是達到26萬元,讓Vincent Goh有苦說不出。

「小販們都會推脫說生意不好。有些人說自己感染了冠病,或者必須在家隔離而無法開門營業。我最新得到的藉口是,既然法律規定食客須自行歸還托盤,那就不需要清理托盤的服務了。」

牛車水大廈小販中心清洗托盤的Perfection General Services清潔工人,據承包商說,以往不必特地進行這道工序。(海峽時報)

據悉,Perfection General Services負責牛車水大廈小販中心226個攤位的托盤和桌面的清潔工作,每月收取205元至480元不等的清潔費用。Vincent Goh解釋道:

「食客把托盤放回托盤歸還架時,只會把托盤堆疊在一起。很多時候,那些沒吃完的殘羹會從碗里灑出來弄髒托盤。我們現在還要多做一份工,清洗所有托盤,再返還給攤主。」

在環境局和牛車水大廈小販商聯會的調解下,Perfection General Services總算在本月收回約6萬元的欠款,但仍有大部分「爛帳」還未追回。

上個月,一名負責馬林百列、友諾士等四個小販中心的清潔承包商Tee Kek Ling(76歲)也投函《海峽時報》,說出清潔行業在疫情下面臨的苦楚。

2021年10月25日《海峽時報》讀者來函。(海峽時報)

他指出,公司聘請的清潔工人大多是年邁、輕微殘疾或來自弱勢家庭的本地人,通常不具備專業技能,只能做些簡單勞作並依靠微薄薪金養活自己或家人。

禁止堂食期間,政府對小販傾囊相助,但卻忽略了同在一個屋檐下的他們。如今小販們搬出營業額不佳為理由來拖欠或不打算支付清潔費,這些清潔工該如何生存?

小販:工作量變少,沒理由還要支付清潔費

《海峽時報》訪問的小販們卻對此不以為然,對清潔承包商的說辭提出質疑。

牛車水大廈小販中心的客家咸茶與釀豆腐老闆Michelle Yee(37歲)認為,清潔工人現在無須到處收拾碗碟,他們沒理由需要支付託盤清理費用。

記者嘗試說明清潔工人已轉換流程,換作分類碗碟和清洗托盤,也要擦拭桌面,仍有一定的工作量,這名攤主否定了這項說法。 「我也沒看到有多少個清潔工人來清理桌子,清潔費真的應該降低。」

中峇魯小販中心。(海峽時報)

全島目前有110個由國家環境局與指定經營者管理的小販中心。

其中,約80個小販中心雇用清潔承包商來進行清理托盤和桌面工作,合約內容一般由各小販商聯會來接洽,每月費用則由各攤位直接支付。其餘小販通過環境局聘請和支付清理費用。

環境局答覆《海峽時報》詢問時說,小販中心依舊需要清潔工人擦拭桌子和定期消毒,並進行碗碟歸還架分類清理髒碗碟的工作。

「冠病疫情期間,清潔工人的需求實際上增加許多。」

今年5月中旬至8月,政府已給予小販攤主三個月半的免租優惠,協助受封鎖措施影響的業者度過疫情難關。環境局還同時提供了三個月的座位清潔和中央洗碗費補貼,小販也收到了500元的一次性補助款。

這些援助雖能緩解小販的燃眉之急,但從長遠看,似乎無法完全抵消因防疫措施收緊而「傷得太重」的現實。小販處境艱難,清潔承包商又何嘗不是? 歸還托盤而鬧出的金錢糾紛,還得仰賴當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月薪2萬新幣!新加坡這10個高薪崗位太缺人!這些人每人可拿6000新幣
  • 新加坡如何成為東南亞生物醫藥和醫療科技的首選地?
  • 新加坡身份規劃怎麼選?這8種「綠通道」你必須知道
  • 新加坡大選在即,移民政策或將調整!申請PR/EP的黃金時機解析
  • 新加坡的Angelina甜品店
  • 新加坡榜鵝藏著30家必吃美食,低至2新起!
  • 在新加坡必吃什麼?推薦幾家米其林指南上榜的福建面~
  • 令人懷念的新加坡逸群海南雞飯
  • 孤獨、租房、無存款、單身狗,他們才是新加坡過得最掙扎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