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衛生部通報,11月13日新增確診病例2304起,含社區病例2179起、客工宿舍病例120起,境外輸入病例5起,累計23萬5480起。
今晚通報死亡病例14起。
本期報道包括:
一、在新加坡治療冠病要花多少錢?
二、國藥集糰子公司與英諾醫藥集團成立合資公司,落戶新加坡
三、新加坡七天平均社區病例比例升至1.04
四、昨夜通報14起死亡病例,年齡介於35歲至100歲
五、總體病死率升至0.241%,社區病死率升至0.373%
六、已接種第三針的有一人進ICU病危插管
七、未接種疫苗年長者病危率是完成接種同齡人逾26倍
八、ICU和輸氧人數降至386人,ICU占用率67.0%
九、普通病房人數升至1230人,占用率74.5%
十、社區護理中心(方艙)住院升至2萬3015人
在新加坡治療冠病要花多少錢?
根據衛生部報告,目前新加坡冠病重症患者中未接種者占多數,加重了醫療資源的負擔。
鑒於此,新加坡聯合領導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在11月8日的記者會上宣布,從12月8日起,可接種疫苗卻拒絕施打的公眾若染上冠病須自付醫藥費。
(圖片源:Kevin Lim)
那治療冠病到底要花多少錢呢?
衛生部指出,如果病患在急診醫院加護病房接受冠病治療,醫藥費平均約為2萬5000新元。
如果入住冠病治療設施,7天的醫藥費預計為4500元。
至於社區隔離設施,未完成接種且過去14天內未出國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和長期證件持有者無須付費。
不過以上費用也會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提供的護理設施類型而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在急診醫院接受治療、需要重症監護室和冠病治療的陽性患者的帳單金額約兩萬五新幣。
經過經濟狀況調查的政府補貼和終身健保可以將符合條件的新加坡人的帳單減少到大約 2,000 至 4,000 新幣,並指出患者可以選擇使用他們的醫療保險 (Medisave) 的餘額來付清剩餘的金額。
在冠病治療機構接受治療的陽性患者的費用約為 4,500 新幣,7 天左右。對於新加坡公民來說,加上津貼和終身健保,需要支付約1,000 新幣。旅遊和短期探訪准證者則需自付社區隔離設施的費用。
已開始接種但還未完成兩劑的公眾若染病,衛生部會給予寬限,繼續承擔醫藥費至12月31日,好讓他們完成接種。不適合接種疫苗者,如12歲以下孩童,政府會繼續承擔他們的醫藥費。
至於完成疫苗接種的公民、永久居民和長期證件持有者,如果在國外感染了冠病回新治療,病患依舊須自付醫藥費。
如果患者購買了私人保險,那麼無論是否接種疫苗,患者的冠病治療費用都可以按合約進行理賠。
國藥子合資公司落戶新加坡,目標年產3億劑
2021年11月11日,中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與新加坡英諾醫藥集團 (Innova Medical Group) 通過視訊在新加坡、中國和美國三地舉行了簽約儀式。
這次簽約,意味著雙方投入1億美元成立合資公司。兩家公司的母公司——中國國藥集團和總部設在美國的柏嘉金融公司 (Pasaca Capital Inc.) ,均派代表出席了此次儀式。此外,英諾醫療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負責人師郡徽,以及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SGDiagnostics執行長齊歡等也參與了簽約儀式。
此次的合資公司,將最遲於明年年底在新加坡本地設廠,建設冠病疫苗的無菌灌封 (fill and finish) 設施,其目標是每年可生產疫苗達3億劑,並分銷至全球30個以上國家。屆時,此工廠將成為國藥疫苗在東南亞的首個冠病疫苗無菌灌封設施。工廠選址工作目前仍在進行中,具體位置將於今年年底公布。
「無菌灌封設施」,也就是將滅菌的物品在無菌環境下封裝的設施。國藥的冠病疫苗屬傳統滅活疫苗,即把病毒「殺死」後直接製成疫苗,疫苗的效能為79%,適用於18歲及以上者,須注射兩劑,間隔三四周。相比其他在新加坡設廠的疫苗生產商,國藥疫苗的優勢在於無需冷鏈運輸和存儲,這樣的技術要求顯然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更具吸引力。
新加坡的本地市場比較小,這意味著有更多產品將用以供應海外市場,「我們在新加坡設立合資企業不只滿足本地市場需要,而能照顧本區域和全球的需求」,柏嘉金融創始人兼董事長黃春華博士如是說。
將新加坡作為新合資公司的基地,再次證明了新加坡在東南亞市場的影響力以及各方對於新加坡投資環境的信任。正如國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所說,「新加坡作為一個環境優美、法制健全的國家,有著良好的投資環境。我們相信新設立的新加坡合資公司,一定能成為我們雙方在東南亞邁向世界舞台的新起點和新支點,把更多疫苗等生物醫藥產品帶給需要的國家和人民。」
目前在疫情下,工廠著重生產冠病疫苗,但合資企業將不局限於冠病疫苗,有需要時也會生產國藥集團旗下的其餘50多種疫苗。任何商業利潤也會用於進一步的投資和研發。英諾醫藥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負責人師郡徽也說到:「工廠會是合資公司的第一步,之後將繼續探討加深合作,開設更多研發和生產設施。」我們期待,新加坡未來會在抗擊全球疫情和國際經濟舞台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新加坡11月12日疫情回顧
現在回顧新加坡11月12日疫情數據。
根據衛生部11月12日通報,新加坡社區病例的前七天確診人數比例,相對再前七天是1.04,意即前一階段每出現100起,現階段就出現104起,感染速度在加快。
兩天前,《新加坡眼》曾判斷,當時比例降低是因為11月4日是屠妖節假日,檢測少,11月5日 (1639起) 的單日基數異常低,11月12日數據大機率回升至1.0上下。
《新加坡眼》預測,接下來七天左右,增長率大機率仍維持在1.0以上。
要判斷新增病例的增長率,必須較長時間觀察。
以上新增確診數據皆出於衛生部10月11日調整模式之後。
通報14起死亡病例
年齡介於35歲至102歲
新加坡衛生部昨天通報14起死亡病例,年齡介於35歲至102歲,除一人外,皆有基礎病病史。
35歲病逝者未接種疫苗,有多種併發症。
《新加坡眼》從衛生部數據歸納,這14起死亡病例,8起發生在11月12日,5起發生在11日;按年齡分布,10人為70歲以上,1人為60歲至69歲,2人為40歲至59歲,1人為35歲。
死亡病例的通報之所以出現滯後現象,是因為法醫需要進行屍檢以確定死因。
新加坡已連續53天不間斷通報死亡病例。
總體病死率升至0.241%
社區病死率升至0.373%
從2020年1月23日出現首起確診病例,至11月12日,新加坡一共出現23萬3176起確診病例,其中562起死亡,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238%升至0.241%。
分解到社區病例層級,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371%升至0.373% (見上圖) ,社區病例絕大多數在60歲以上有基礎病人員。
本波疫情的總體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306%升至0.308%;相比之下,本波之前的病死率為0.058%。
本波疫情的社區病例至今出現525起死亡病例,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358%升至0.360%,是本波之前社區病例病死率 (0.932%) 的39%。
本波社區病例的病死率比本波之前低,一個原因是疫苗的保護作用,另一個原因是病程未完全發展。
另,還有個因素必須考慮。衛生部從10月11日調整程序,ART自助檢測陽性但無症狀的,無須接受PCR檢測,也不再計入確診數據。
有一派讀者認為,這批人應該相當多,是官方確診數據的一倍以上。既然大量無症狀人員沒有計入統計,確診人數作為分母小了,病死率就相對高了。
另一派讀者則認為,從輸氧、ICU等病例走勢來看,實際感染人數比公告的多不了多少,說實際感染人數是公告的一倍完全站不住腳,因為若實際感染人數是公告的一倍,輸氧病例基本也同步大增的,而現實是輸氧等病例人數較穩定。
希望本波疫情病死率能維持在上一波的病死率以下。究竟如何發展,目前言之尚早。
《新加坡眼》盤點自8月18日以來的確診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如下:
我們密切關注接下來幾周重症和死亡病例的走勢。
過去28天新增病例輕重症情況
在過去28天內,新加坡的新增本土病例當中,9萬零61起 (98.7%) 為無症狀或輕症,691起 (0.8%) 曾為/現為普通輸氧重症,156起 (0.2%) 曾為/現為ICU觀察輸氧重症,116起 (0.1%) 曾為/現為ICU病危插管重症,累計207人 (0.2%) 死亡。百分比數據四捨五入。
已接種第三針的有一人進ICU病危插管
截至11月11日,新加坡全人口86%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85%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已接種加強針人口比例為19%。
11月12日當天的普通住院病例、普通輸氧病例、ICU輸氧觀察病例、ICU插管病危病例的疫苗接種情況如下:
接種了加強針的分別有:普通隔離病房住院病例56人 (4%) ,普通輸氧病例6人 (2%) ,ICU輸氧觀察病例無,ICU病危插管病例1人 (1%) 。
未接種疫苗年長者病危率
是完成接種同齡人的逾26倍
從數據看來,絕大部分死亡病例屬於這三種情況:有基礎病病史、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六旬以上年長者。
11月12日,新加坡衛生部通報,每10萬人口當中出現ICU病危插管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七天移動平均數據如下:
ICU插管病危病例當中,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六旬以上年長者的比例,是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同齡人的26.4倍。
死亡病例當中,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六旬以上年長者的比例,是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同齡人的23.3倍。
ICU和輸氧病例合計386人
據衛生部通報,截至11月12日中午1200時,新加坡ICU病危插管有75人,比前一天增5人,按年齡分布如下:
過去14天的ICU重症病例變化情況如下:
ICU重症和輸氧重症住院人數合計386人,比前一天少13人。
輸氧重症合計311人;其中包括ICU輸氧觀察31人,比前一天少28人;這些病患雖非病危,無須插管,但需要密切觀察,因此仍住進ICU病房。
一般輸氧重症病人有280人,比前一天增10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根據衛生部信息,大多數輸氧病例在輸氧二天至五天之後,病情轉輕,不再需要氧氣支持。
ICU病床占用率為67.0%
新加坡目前有400個ICU重症病床,75個提供給冠病插管病危病人使用;另有31個提供給非病危但須密切監護的冠病輸氧病人使用;非冠病的病危病人使用162個;未用病床132個。ICU病床占用率為67.0%。
昨增3099起確診病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截至11月12日中午1200時,新加坡新增確診3099起,累計23萬3176起。
在昨天的新增病例當中,境外輸入6起,本土病例3093起,其中包括客工宿舍病例128起。
昨天新增社區病例按年齡分布如下:
普通住院病患人數升至1230人
普通隔離病房的非輸氧病例比前一天增19人,為1230人。普通隔離病房占用率為74.5%。
過去14天普通隔離病房病例情況如下:
社區護理中心(方艙醫院)
在治/隔離降至2萬3015人
昨天,中症以上病患從醫院出院159人,累計1萬2507人;死亡病例新增14起,累計562起。
至於輕症和無症狀病患,在社區護理中心 (類似方艙醫院) 接受治療/隔離的,昨有2萬3015起,比前一天增100人;在社區護理中心隔離之後病癒2820人,累計19萬5476人。
編輯:ABC,YY,YHC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