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两国的疫情,远没有欧洲严重。单日新增病例数,可能还不如新加坡那么多......
说到底,欧洲会再度爆发疫情,实际上早已是有迹可循。
一方面,是由于病毒的特性所致。去年,美国实验室的研究就已经表明,新冠病毒更喜干、冷环境,尤其在没有阳光直接照射的环境中更易存活。
当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家迪伦·莫里斯分析说,在北半球冬季,室内采暖导致的空气干燥、通风条件不佳,对病毒的稳定性非常有利。
加上冬季寒冷,大家都不愿意出门。一旦家中有人感染上的病毒,就很容易在家庭内部扩散。
另一方面,这也是由于欧洲多国放松新冠防疫措施的后果。
为了“共存”,不少欧洲国家早早放宽了各项防疫限制,室外用餐场所人潮满满,街上随处可见不戴口罩的群体。
而足球场上也早已是座无虚席,丝毫看不出有实施安全距离的迹象。
图源:懂球帝
当然,放宽防疫限制,对于促进本国经济复苏、推动社会运转重回正轨十分有利,是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的现实考量。
但在欧洲很多国家的政府和民众眼中,将新冠病毒当成流感的“傲慢”,以及过度高估疫苗效力的自信,让社会整体在病毒面前异常脆弱。
如今欧洲各国又开始实施新一轮限制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当滞后的反应。颇有些“哪里漏水就补哪里”的意味。
诚然,新冠病毒或许在未来几年不能被消灭,“与病毒共存”是个现实的考虑,但欧洲似乎还是太过懈怠。
中国疫情扩散, 大学校园再次面临封锁
与“松懈”的欧洲相比,一直维持清零政策的中国,自10月国庆节黄金周以来,本土疫情死灰复燃,多地出现零星病例,直到现在也没有结束。
单单是前天,中国就出现了71起新增病例,其中,光辽宁省就通报了整整60起,都在大连!
新增的病例中,集中在食品公司,以及大学城......
前天的60起病例中,确诊者有28人都是庄河市大学城学生,居住在学校宿舍。
这就很让人感到忧虑了。
要知道,中国的大学和外国不大相同,很多校园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
而且,因为中国地缘辽阔,很多大学生本身并不是本地人。
试想一个来自外地的学生,要是宿舍内有人确诊,附近也没有太多亲朋戚友,简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心理压力会有多大?
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在大连爆发的这轮疫情,有几个显著特点:病毒载量高、传播速度快、代际时间短、病情隐匿、不易发现。
也就是说,就算有关部门已经加紧实行居寝隔离,但很可能检测的速度,没有传播的速度快......
辽宁大学城的检测中心 实际上,从11月7日大连大学城内发现确诊病例开始,到现在已经足足有一周时间了。
恰逢这一波疫情发生在已经降下大雪的中国北方,可以预见的是,大连的防疫工作,会面临很多现实的阻碍。
除了本土疫情外,境外输入病例的压力似乎也在增加中。北京冬奥组委近日公布消息,发现两名境外运动员核酸检测呈阳性,已在进行隔离治疗。
随着明年冬奥会国际测试赛的进行,未来将会有更多来自国外的运动员抵达中国。
而大多数外国国家早就已经放弃了“清零”政策。境外感染人员,又很容易造成中国本土疫情的爆发。
因此,至少在明年冬奥会结束前,中国当局严防严控的压力不小。
不管如何,中国的态度依然未变。中国国家卫健委前天发声,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目标。
虽然网络上,时有一些人主张放弃动态清零,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开放同步。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