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0分钟就能测出受检人是否有足够免疫力避免重症!
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中心和南洋理工大学研发出便携式冠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仪,快速及大规模检测人口是否有冠病病毒中和抗体(neutralising antibody)。
免疫检查需求
自去年新冠爆发,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中心就得到全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资助,用于研究新冠病毒。
随着世界各地逐渐适应与冠病共存的新常态,人们必须通过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取得免疫力,为了推断疫苗接种计划的有效性和群体免疫的程度,能快速及大规模检测人口是否有冠病病毒中和抗体至关重要。
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中心(SMART)的抗菌素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简称AMR)跨学科研究小组和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以及杨潞龄医学院合作,成功研发能迅速检测出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的仪器。
中和抗体检测仪
中和抗体检测仪的检测方法是从指尖取一滴血与供试品溶液混合,然后将液体滴在试纸上,将试纸插入便携式仪器中,10分钟内即可得到结果。
据研究人员介绍,检测准确率可达93%,高于目前实验室进行的同类检测。该检测仪可用于大型活动或工作场所、特定区域、高人流场所、入境检查站等重点场所的监控。
经过调整后,它还可以检测人体对其他冠状病毒株的免疫力,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每种疫苗对不同病毒株的潜在功效。
该探测器仍在进一步开发中,需要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并作为公共产品制造。SMART的研究团队也设立了名为Thrixen的生物科技初创公司,旨在将检测仪商品化,推出市场。
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中心 搜索
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中心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在2007年联合建立的科研中心,此外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中心也是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第一个建立以实体研究卓越科技企业的科研中心。
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中心的5个研究对象是生物系统和微观力学、环境遥感中心和建模、未来城市流动、传染病研究和低能量电子系统,招收对象主要是麻省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优秀学生。
作为亚洲领先的研究中心,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中心致力于为新加坡开发富有创新和领导力的研究人员,吸引全球最优秀的研究人才到新加坡,以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服务社会。
南洋理工大学 搜索
南洋理工大学是新加坡政府建立的顶尖大学,1991年在原南洋大学校址“云南园”上建立,它的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南洋理工学院,更早的历史可追溯到1955年由东南亚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起来的南洋大学。
南大设有工、理、商、文四大学院,下设12所学院,并拥有国立教育学院及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两个自主机构,为超过20,000名本科生及8,700名研究生学员提供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全球教育,吸引著来自区域内及世界各地的众多精英学者。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