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過去30天有8個學前教育中心爆發大型冠病感染群,受訪專家指出,社區病例居高不下,教師、家長可能從巴剎、購物商場等熱點地方染疫,進而傳播到學前教育中心。
《新明日報》根據衛生部文告數據統計,從上個月16日至11月14日的30天內,密切關注了新加坡8個暴發大型感染群的學前教育中心。
8個學前教育中心感染群總計173起病例,其中103起是學生。(檔案照)
這些學前教育中心感染群總計173起病例,其中103起是學生,26起是學前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員,其餘44起則是確診者的家庭接觸者。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受訪時分析,社區中每天仍有2000至3000個PCR檢測確診患者,而沒有涵蓋在衛生部報告中的抗原快速檢測(ART)呈陽性的患者可能另有數千個。
淡馬亞說,因此會有多個學前教育中心出現大型感染群並不令人意外。
「其他環境很可能也存在類似規模的感染群,只是當局停止追蹤工作場所、商場、巴剎等其他公共場所的感染群而已。」
至於病毒傳播的源頭,淡馬亞認為,儘管疫苗差異化措施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但主要的傳播地點可能仍然是購物中心和巴剎。因此,一些老師或家長很可能在這些熱點地區被感染並將病毒帶入學前教育中心。
傳染病專家梁浩楠則說,或因很難控制孩童戴好口罩,傳播率高的Delta病毒才會更容易在孩童之間傳播,通常是有父母傳給孩子,孩子再在學校中傳播給其他孩子。
另一方面,有半數形成大型感染群的學前教育中心,位於東部和東北部。
其中有三所位於東部,一所位於東北部。
淡馬亞指出,目前衛生部提供的唯一信息就是新加坡各區過去三天病例到訪數。地圖顯示,淡濱尼東、勿洛北和芽籠東等地的傳播率最高,有511至875起病例到訪這些地點;這些地點主要是住宅、大型購物中心、巴剎的所在地。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