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本地餐飲消費市場升級疊代

2021-11-16

與新冠病毒共存,在疫情反覆的情況下成為沒有選擇的選擇。但是這場疫情對消費者行為習慣的影響,以及對消費市場所帶來的變革卻是前所未有的。那麼,在疫情驅動數字消費盛行的時代下,企業該如何通過新的技術和營銷手段完成轉型升級,抓住合作新商機,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增添羽翼?

11月9日,在由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主辦的年度商業資訊大會,「新形態消費與市場趨勢:新力量 新升級 新動能」線上論壇上, 由時代財智總編輯宋娓主持,三位本地餐飲與零售供應相關行業的企業家共同探討消費與市場發展趨勢的因果,通過線上論壇和互動,為本地中小企業業主及觀眾帶來了一場思想碰撞、乾貨頻出的行業分享。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主辦的年度中小型企業資訊商業系列大會,本期論壇由時代財智總編輯宋娓主持

宅經濟催生營銷新業態

在疫情的驅動下,2020年可謂是本地線上消費蓬勃發展的元年。根據谷歌 2020東南亞地區電商報告,在去年的熔斷期間(circuit breaker),新加坡電商平台的使用率激增80%。對於傳統企業而言,他們對於數字化及在線化的態度已經逐漸從「陌生」到「適應」,再到「習慣」過渡。

有市場調查發現,疫情期間有小孩的年輕夫婦是住家消費的主力軍。本地食品供應商益口食品(Yocorn Food Enterprise) 經理王麗君在論壇中分享到,疫情催生了住家消費文化——「宅經濟」,有鑒於此,益口食品公司開始轉向線上銷售,通過Facebook、Instagram、微信等社交媒體渠道進行內容營銷,推廣其產品。

根據行業調研機構發布的2021年報告,新加坡是東南亞地區最喜歡網購的國家,84.4%的新加坡人是活躍的社媒用戶,且60%的新加坡網民在購物前會事先通過谷歌等搜索門戶對市面上的產品形成初步印象,之後會在不同產品之間進行評論、功能和價格上的比較,以確保買到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益口食品(Yocorn Food Enterprise) 經理王麗君

綜合上述新加坡線上消費者的行為習慣,企業應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銷售戰略。王麗君以益口食品的實戰經驗舉例說明,業者需要多平面、進行多渠道的推廣;一味發布推廣和廣告並不是長久之計,內容營銷才是線上銷售的利器。

中國盛行的「網紅帶貨」在新加坡的市場也許並不適用,因為新加坡的消費者更為理性。因此,企業需要更注重產品的品質,在控制銷售成本的同時,提高產品性價比,增加消費者的復購率。

益口在疫情前的業務主要為B-TO-B端的供應業務,王麗君表示,公司通過線上銷售渠道的打通,彌補了本地封鎖期間線下市場的虧損,其線上銷售額占據了總銷售額的60%以上。「我們發現線上線下必須並駕齊驅,一起下功夫才能保證公司的業績持續上升。」這也是王麗君對未來的銷售方式的看法。

品牌建立與數碼化趨勢

對於餐飲與食品製造業而言,新形態下的消費市場除了要求企業加快融入數位技術外,在品牌與市場營銷方面採用新手段也是至關重要的。為本地餐飲公司提供管理諮詢服務的維眾諮詢(Wemedia Consulting)創始人任悅在分享中提到,一個新的餐飲品牌的建立,增加用戶的體驗感和參與感是重要手段。

比如,有些餐廳通過抽籤、留言等小遊戲增強用戶間的共鳴;通過引入「魷魚遊戲」等時下熱門的電視劇情節設計遊戲,延伸用戶的消費場景,從而擴大自己的用戶池。

不僅網際網路企業需要做用戶增長,餐飲等傳統業者更需要不斷擴張。如何運用網際網路思維來做餐飲品牌?任悅建議,私域流量是關鍵。一些餐飲店家通過外賣的方式在線上打造品牌,並通過社群運營的方式做推廣與營銷。

「以前門店業務比較好,所以大家不是特別關注這些線上的這些平台,但是現在,在疫情的衝擊之下,隨著更多的線上銷售或線上互動行為出現,擁有自己的品牌的私域流量就變得更加重要。」任悅分享道。

司爾亞司數據信息有限公司(CEIC)近日的統計數據顯示新加坡的房價增長在今年9月達到7.3%,相較於6月份的7.1%仍有所增長。其中四房公寓最為搶手,其次分別為三房公寓,五房公寓,兩房公寓以及一房公寓。

維眾諮詢(Wemedia Consulting)創始人任悅

疫情之下,安全管理措施、社交距離限制等規定對傳統餐飲企業帶來不小的打擊,造成客流量銳減。在收入面臨挑戰的情況下,餐飲業主如何節約房租成本、人力成本,並控制好供應鏈的穩定成為一個難題。

「中央廚房」可以作為上述挑戰的解決方案之一。對於寸土寸金的新加坡而言,「中央廚房」解決方案在節省店面房租的同時,也能為餐飲店增添更豐富的銷售品類。因為除了做餐飲,中央廚房也可以生產製造能夠進入零售市場的產品,無論是擺在門店賣,亦或是進入各個線上渠道、線下超市,皆可為傳統餐飲業擴大收入來源。甚至而言,這些餐飲門店可以從餐飲服務業轉型為食品製造業,從而享受更靈活的發展空間。

談及供應鏈成本及人力成本的控制,任悅表示,大數據及數碼化的運用在這一環節顯得尤為重要。在新加坡,針對餐飲業經營分析系統軟體的開發目前仍處於空白狀態。一套彙集供應鏈管理、開店系統、人事系統、辦公系統、客戶關係管理系統以及收銀系統的綜合軟體,將成為未來餐飲業的一個趨勢。

無人零售概念興起

傳統餐飲企業而言,疫情加速了其數碼化轉型進程。那麼對於本就已實現機器生產與智能化售賣的自動售貨設備這一賽道而言,疫情對它的衝擊有多大?又帶來了什麼樣的轉型升級?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全球鮮榨橙汁智能自動售貨機公司Fruits Vending的總裁張鑫表示,作為一家技術為內核驅動的業主,大數據與機器管理在控制供應鏈的反饋和規範化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全球鮮榨橙汁智能自動售貨機公司Fruits Vending的總裁張鑫

本身是工程師出生的張鑫,自2016年開始創業,投身於無人零售機器的研發與運營。鮮榨橙汁機,是他選擇的賽道。在疫情期間,供應鏈遭受挑戰的情況下,其公司開發的無人零售機器卻能夠通過大數據提前預測需求量,從而保證橙子不會缺貨。

這些鮮榨橙汁機分布在新加坡大大小小的街道、商場、客流中心,每天,機器可以監控路過的人流量,每台機器會對銷售數據和運營數據做匯總,運營管理完全實現數字化。疫情期間,受安全管理措施的限制,一些場所被關閉導致客流量銳減,公司即可通過機器搜集的人流量數據,及時對網點進行調整。

「在疫情期間,我們調整了我們大概有1/5到1/4的點位,這都是通過智能機器的數據分析技術完成的。」張鑫說道。

對於傳統食品行業而言,邁向無人售貨領域發展也許是一個不錯的方向,因為非接觸式(contactless)的生活方式在年輕顧客中頗受歡迎。無人機器可以售賣不同的零售產品,像冰淇淋、牛肉、冷凍魚肉,亦或是即食盒飯,可以24小時無間斷地為公司員工或路過的行人提供服務。

無人零售的概念並不罕見,《時代財智》曾於日前採訪了本地一家無人咖啡機器的製造商。機器零售,除了能夠解決餐飲業人手不足的短板,也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效、品質更穩定的咖啡。

時代財智創辦人、總編輯宋娓(右上)主持本場線上論壇

企業需關注ESG議題

當天的論壇討論設計餐飲與食品供應的管理,銷售,科技運用。未來消費,會偏向於線上+線下的混合模式,加之人工智慧,AR, VR, 支付端、支付手段的多樣化,O-TO-O, to B 和to C的界線越來越不明顯了。當科技運用和社交媒體越來越普遍時,消費者變得更加理性,企業更需要注重和客戶的溝通,重視消費者的訴求。

當談到企業的長期發展時,大家都認同企業需要建立品牌,同時也要承擔對消費者的責任,即提供健康的食品,也是幫助人們提高生活質量,這才是企業發展的長遠之道。那麼,把食品消費從末端延伸開來,放到更大的維度去思考食品的供應鏈,那麼消費外的食品生產和供應的新趨勢是怎樣的?

世界人口預計在未來三十年內將增加20億,再加上氣候變暖、瘟疫疾病,都將給未來糧食供應和儲備帶來壓力和挑戰。固有的市場需求和供應端的催化,人類需要發展替代蛋白市場,而疫情的爆發,則進一步讓替代蛋白,未來食品成為了市場的關注。

時代財智創辦人、總編輯宋娓表示,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是最需要關注的議題,這也符合新加坡的30.30願景,即在2030年前,新加坡實現30%食品供應來源本土化。在這個願景藍圖下,將給新加坡食品供應鏈帶來新機會。

2021年3月期,時代財智報道的新加坡的30.30願景,為國民規劃了美好的健康與食品供應鏈的藍圖。

今年3月,時代財智主辦了一場關於「未來食品」的探討,從生產、研發、消費、零售、供應鏈到未來食品的投資圈,令人感觸最深的是,除了新加坡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政府的支持和效率,而科技正在食品行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些新型食品的產生,也是經營者尋找新力量、新升級、新動能的表現。

行業發展需要科技助力,也需要媒體如虎添翼;然而,當業者積極過於強調營銷方案和科技運用時,可能會忽略本身的服務和客戶交流。作為經營者,要關注的不僅是商業本身,還需要放眼人與社會關係的課題。對企業而言,怎樣在發展商業的過程中,通過不斷治理,考慮人類的健康和發展需求,營造一個永續發展的環境,是餐飲或食品供應鏈業者需要為消費者承擔的責任。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2歲孩童半夜突發紅疹、全身瘙癢!竟被診斷為…
  • 「一元市場」反響熱烈 群眾爭領入場券 一人送院
  • 中國美女當誘餌、同胞幕後操控… 「鋼鐵大王」在菲撕票案細節!
  • 新加坡現裸男持刀傷人,赤身奔跑還四處搞破壞!
  • 牛車水珍珠坊儲藏區起火 六人吸入濃煙送院
  • 建設局:星悅匯玻璃板或因微量雜質罕見現象 導致墜落
  • 駁船碼頭店屋發生火患 冒出滾滾濃煙
  • 【GE2025】警方吁候選人後天提早抵達提名中心
  • 駁船碼頭餐廳起火一人受傷 目擊者:被疏散到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