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2018年5月18日早報:
黃循財說,政府不只得向已擁有房子的這一代人交代,也得向下一代人有所交代。說到底,我們得確保每一代人都能在新加坡負擔得起優質的住屋。
政府若自動延長高齡組屋的年契,將須做出一些取捨,後代國人將為此付出代價。
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昨天在國會裡參與政府施政方針辯論時,談到高齡組屋年契歸零的問題,並提出上述立場。
黃循財指出,政府一開始就表明組屋的年契為99年,足以讓兩代人居住。他透露,目前屋齡最高的組屋大約是50年,其餘組屋大多還有超過60年的屋契,因此問題並不迫切。然而一些人已呼籲政府自動延長屋契,或是要求私人發展商填補組屋年契。
他說:「若要我現在就提供一個政治上可迅速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把問題擱置到一旁,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我們要考慮到其中的嚴重代價和後果。比方說延長屋契,這聽起來很容易,實際上不是那麼直接就能辦到的。」
「首先,我們不能假設每個人都希望這麼做。像我們管理過市鎮理事會的人都知道,越老的組屋越需要維修。若房子已超過99年,能想像它需要多少維修,這對居民將造成多大的費用負擔?」
此外,儘管政府努力進行城市規劃,黃循財指出人們依然得面對國土有限的現實。政府有必要慎重考慮多方因素,仔細研究問題,做出負責任決定。
舊組屋仍有價 可套現來養老
他說:「如果我們沒有更多土地可再循環使用,供建設未來的公共住屋,那我們的子子孫孫該怎麼辦?他們以後能如何享有獲津貼的房屋?……政府不只得向已擁有房子的這一代人交代,也得向下一代人——那些還不能投票、還未出生,但其生活和未來依靠我們作出正確決定的子子孫孫,有所交代。說到底,我們得確保每一代人都能在新加坡負擔得起優質的住屋。」
市場近期傳出政府有可能停止讓人們用公積金存款買房的揣測。黃循財昨天鄭重澄清,政府不會這麼做,傳聞是始於一篇錯誤引述專家看法的媒體報道。
也有許多人關注屋契越短,對組屋價格所造成的影響。黃循財表示,舊組屋依然有價值,套現後可用來養老。
他以過去一年的組屋轉售數據為例指出,一個位於非成熟組屋區、所剩屋契少過60年的四房式單位,轉售價大約是30萬元,五房式單位的轉售價則大約40萬元。至於較受歡迎地區的四房式和五房式舊單位,轉售價可分別超出60萬元和80萬元。由此可見,轉售價不單取決於房子的所剩年契,其他因素如地點、樓層等也是關鍵。
政府國會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席任梓銘昨天也在國會上,提到不少居民對99年屋契歸零的擔憂。他呼籲政府針對組屋作為資產的說法,更清晰地解釋這資產可有多長久的價值,並建議政府修改和擴大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SERS)。
任梓銘也建議政府把屋契回購計劃開放給五房式單位屋主,讓這類組屋的年長屋主可將部分屋契賣回給建屋發展局,以終身獲得固定入息,補貼退休所需,同時可在熟悉的環境里度過晚年。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