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7日訊)新傳媒最近的戲劇吹起外國風——繼黃暄婷在《過江新娘》飾演越南新娘,阿姐鄭惠玉近日在長壽劇《鄰里幫》以泰國富婆泰勒登場,潘玲玲接下來會在下周二(23日)8頻道首播的《人心鑑定師》演緬甸華人。
「講華語的外國角色」橋段是不是用太多,引起熱議。阿姐受訪時回應:「我覺得由於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有很多不一樣國籍的人在這裡生活和工作。大家可能平時沒注意到,我不覺得太多這類橋段。」
潘玲玲在新劇《人心鑑定師》演緬甸人,據悉她的華語沒有特殊腔調。(新傳媒提供)
找外國人演出缺驚喜 《鄰里幫》監製梁來玲說,社交媒體有很多來自各地講華語的外國網紅,所以她不覺得「講華語的外國人」是什麼稀奇的新事。
「我們的電視劇必須跟著時代走,融入最新的潮流和趨勢,所以劇里出現講華語的外國人是很正常的。只要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不重複,我覺得根本不是個問題。」
為何不去找真的講華語外國人來演這些角色,而是請獅城演員模仿?
梁來玲回答:「我覺得新加坡觀眾要看的不是外國人演戲,而是要看熟悉的演員演繹有趣的角色。
長劇演員的熟悉度對觀眾尤其重要,所以找回獅城演員詮釋是最好的決定。找外地演員演繹外地人就沒有驚喜了。」
鄭惠玉在《鄰里幫》講泰式華語引起觀眾熱議。
阿姐劇中講的泰式華語引起觀眾在《聯合早報》留言欄目「觀眾大聲說」熱烈討論。有些人覺得她表演精彩有趣,有些人卻認為她說話造作,不倫不類。
有觀眾留言,「鄭惠玉演的泰國富太很造作……泰式華語好像小學生講華語,感覺是敷衍交功課,沒下苦功去模仿」「鄭惠玉一口不倫不類的華語,加上造作的演繹,完全看不下去。」
另一些觀眾則維護阿姐,「年過半百第一次挑戰搞笑的角色,我不時被她的表演忍俊不住,撲哧一笑,她很成功啊!」「我覺得她演得很精彩。這是她從未嘗試的角色,應該給她加油打氣。」
放慢語速,溫柔懶洋洋 鄭惠玉坦言,泰式華語的腔調不容易拿捏,「監製叫我不用講真正的泰式華語,因為我在戲中媽媽是中國人,我是貴族,有一點口音就好。我處理角色時想讓泰勒比較有趣,稍微脫離現實,是一個有公主病又花痴的貴婦。」
問如何學習泰式華語腔,鄭惠玉除了請教朋友的泰國籍媽媽以外,也會自己上網查發音,並看監製發給演員的泰國人講華語視頻。她自己也摸索出了一些訣竅,「剛開始會覺得腔調不統一,有時會跑音。我後來就放慢講話速度,因為泰國人講話都很溫柔、懶洋洋的,後面就比較熟練。」
鄭惠玉透露,她與劇中幾名演員也須要講泰語,劇組特別請泰語老師指導,「我們過劇本的時候,老師會給我們上課,教讀音。此外老師也會錄音給我們聽,現場拍戲時也會糾正我們。」
梁來玲認為阿姐的口音很合適,「因為她的背景設定是父親是泰國人,母親是中國人,所以腔調跟普通的泰國人有少許的不同。」
梁來玲贊阿姐有趣自然 梁來玲說當初創作泰勒的時候,第一個來到腦海的不二人選就是阿姐,「我們想不到誰能夠勝任,因為這個角色需要美貌與氣質並重。面對最大的挑戰是阿姐必須講道地的泰語,同時還要詮釋泰式華語。」
劇組從開拍就一直和鄭惠玉密切研究,怎麼把泰式華語說得有說服力。他們參考了很多影片,也請了老師來教導阿姐,過程非常認真和專業。梁來玲稱讚阿姐:「從起初的小生硬到後來的自然,阿姐付出很多努力,必須嘉獎她。我覺得出來的效果是有趣和自然的,我並不覺得造作。觀眾或許還不習慣阿姐突然以這個腔調講台詞,但是看久了就會習慣。」
對於觀眾批評,鄭惠玉覺得合理:「他們憑自己口味看戲,可能不習慣。我OK的,評語好不好都要接納。當然希望大家覺得十全十美,被評不好會有挫折感,但事情不會一直如人所願。我下次會注意和改進。」
圖、文:聯合早報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