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研發冠病特效藥可大幅降低住院與死亡率,有望下月上市

2021-11-17

本期報道包括:

一、中國自主研發的冠病特效藥可降低78%住院與死亡率,有望下個月上市

二、新加坡確診病例增長率為0.94,醫療資源情況穩定

三、昨夜通報8起死亡病例,年齡介於71歲至96歲

四、總體病死率升至0.248%,社區病死率維持在0.379%

五、已接種加強針升至總人口21%

六、未接種疫苗年長者病死率是完成接種同齡人的26倍

七、ICU和輸氧人數升至378人,ICU病房占用率63.6%

八、普通病房人數降至1155人,普通病房占用率70.0%

九、社區護理中心(方艙)住院降至2萬1151人

中國自主研發的冠病特效藥

有望下個月上市

據《科技日報》今天 (11月15日) 報道,中國自主研發的幾款冠病特效藥目前已在臨床試驗中取得優異的效果,其中一款更是有望在12月底之前獲批上市。

自2020年1月21日起,中國科技部便開展了研發冠病藥物的工作,並在2月16日與衛生健康委、工信部、發改委、藥監局、中醫藥局等部門組成科研攻關組藥物研發專班,全力推進藥物和治療技術的研發。

目前,中國自主研發的特效藥多數都已經進入到了臨床試驗的階段。其中,進度最快的便是由清華大學、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和騰盛華創聯合研發的中和抗體聯合療法。

(圖源自:Unsplash)

中和抗體聯合療法

據了解,中國所研發的中和抗體藥物至少有10款。那什麼是中和抗體聯合療法呢?

在與《科技日報》的採訪中,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全球健康與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解釋道:「我們身體里產生了很多的抗體,但不是所有抗體都具備抗病毒的功效。我們的研究目標就是要挑出最強、最好的抗病毒抗體,作為抗體藥物救治病人。」

BRII-196/BRII-198抗體

而在眾多冠病抗體中,上述研發團隊篩選到了2株活性高、互補性超強的抗體BRII-196與BRII-198。

BRII-196/BRII-198是一種 SARS-CoV-2 中和單克隆抗體聯合療法。目前,BRII-196/BRII-198聯合療法的Ⅲ期臨床試驗正在美國、巴西、南非、墨西哥、阿根廷、菲律賓等7個國家的臨床研究中心順利完成受試者入組。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這種聯合療法可以降低78%的住院和死亡率。目前,研發團隊已經在10月9日時向中國國家藥監局提交了上市申報材料,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獲批上市。

DXP604抗體

除了BRII-196/BRII-198聯合療法以外,北京大學謝曉亮團隊與丹序生物也聯合開發了中和抗體DXP604。這個療法目前已經被批准在北京地壇醫院作為「同情用藥緊急治療」使用,主要適用於輕型和普通型的冠病患者。

據該團隊透露,這個抗體會比目前的中和抗體價格降一半左右。

創新藥仍有缺口,疫苗必不可少

雖然各研究團隊的特效藥研發工作都有所進展,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許多專家認為目前特效藥還是無法取代疫苗。

中國疫苗研究員陶黎納表示,目前市場對冠病口服藥過於樂觀。要對抗冠病,首要任務還是靠接種疫苗和支持治療。口服藥對於冠病的防治,暫時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理應要有疫苗和特效藥二者的聯合,才可以更完善的抵禦住冠病。

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謝曉亮也強調「為了降低突破性感染,降低重症率,疫苗第三針接種尤為重要。」

新加坡11月15日疫情回顧

現在回顧新加坡11月15日疫情數據。

根據衛生部11月15日通報,新加坡社區病例的前七天確診人數比例,相對再前七天是0.94,意即前一階段每出現100起,現階段就出現94起。

要判斷新增病例的增長率,必須較長時間觀察。

醫療資源占用情況穩定

過去一個月,醫療資源占用情況保持穩定態勢,沒有出現擠兌跡象。

昨晚通報8起死亡病例

年齡介於71歲至96歲

新加坡衛生部昨晚通報8起死亡病例,年齡介於71歲至96歲,皆有基礎病病史。

新加坡已連續56天不間斷通報死亡病例。

總體病死率升至0.248%

社區病死率維持0.379%

從2020年1月23日出現首起確診病例,至2021年11月15日,新加坡一共出現23萬9272起確診病例,其中594起死亡,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247%升至0.248%。

分解到社區病例層級,病死率維持在0.379% (見上圖) ,與前一天同,社區病例絕大多數在60歲以上有基礎病人員。

本波疫情的總體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315%升至0.316%;相比之下,本波之前的病死率為0.058%。

本波疫情的社區病例至今出現557起死亡病例,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367%升至0.368%,是本波之前社區病例病死率 (0.932%) 的39%。

本波社區病例的病死率比本波之前低,一個原因是疫苗的保護作用,另一個原因是病程未完全發展。

另,還有個因素必須考慮。衛生部從10月11日調整程序,ART自助檢測陽性但無症狀的,無須接受PCR檢測,也不再計入確診數據。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有一派讀者認為,這批人應該相當多,是官方確診數據的一倍以上。既然大量無症狀人員沒有計入統計,確診人數作為分母小了,病死率就相對高了。

另一派讀者則認為,從輸氧、ICU等病例走勢來看,實際感染人數比公告的多不了多少,說實際感染人數是公告的一倍完全站不住腳,因為若實際感染人數是公告的一倍,輸氧病例基本也同步大增的,而現實是輸氧等病例人數較穩定。

希望本波疫情病死率能維持在上一波的病死率以下。究竟如何發展,目前言之尚早。

《新加坡眼》盤點自8月18日以來的確診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如下:

我們密切關注接下來幾周重症和死亡病例的走勢。

過去28天新增病例輕重症情況

在過去28天內,新加坡的新增本土病例當中,8萬7195起 (98.7%) 為無症狀或輕症,710起 (0.8%) 曾為/現為普通輸氧重症,140起 (0.2%) 曾為/現為ICU觀察輸氧重症,113起 (0.1%) 曾為/現為ICU病危插管重症,累計203人 (0.2%) 死亡。百分比數據四捨五入。

已接種加強針升至總人口21%

截至11月14日,新加坡全人口86%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85%完成疫苗全程接種;21%已接種加強針。

11月15日當天的普通住院病例、普通輸氧病例、ICU輸氧觀察病例、ICU插管病危病例的疫苗接種情況如下:

接種了加強針的分別有:普通隔離病房住院病例56人 (5%) ,普通輸氧病例3人 (1%) ,ICU輸氧觀察病例2人 (4%) ,ICU病危插管病例1人 (1%) 。

未接種疫苗年長者病死率

是完成接種同齡人的26倍

從數據看來,絕大部分死亡病例屬於這三種情況:有基礎病病史、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六旬以上年長者。

11月15日,新加坡衛生部通報,每10萬人口當中出現ICU病危插管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七天移動平均數據如下:

ICU插管病危病例當中,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六旬以上年長者的比例,是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同齡人的24.4倍。

死亡病例當中,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六旬以上年長者的比例,是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同齡人的26.0倍。

ICU和輸氧病例合計378人

據衛生部通報,截至11月15日中午1200時,新加坡ICU病危插管有72人,比前一天增3人,按年齡分布如下:

過去14天的ICU重症病例變化情況如下:

ICU重症和輸氧重症住院人數合計378人,比前一天增15人。

輸氧重症合計306人;其中包括ICU輸氧觀察51人,比前一天少1人;這些病患雖非病危,無須插管,但需要密切觀察,因此仍住進ICU病房。

一般輸氧重症病人有255人,比前一天增13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根據衛生部信息,大多數輸氧病例在輸氧二天至五天之後,病情轉輕,不再需要氧氣支持。

ICU病床占用率為63.6%

新加坡目前有398個ICU重症病床,72個提供給冠病插管病危病人使用;另有51個提供給非病危但須密切監護的冠病輸氧病人使用;非冠病的病危病人使用130個;未用病床145個。ICU病床占用率為63.6%。

昨增2069起確診病例

截至11月15日中午1200時,新加坡新增確診2069起,累計23萬9272起。

在昨天的新增病例當中,境外輸入4起,本土病例2065起,其中包括客工宿舍病例101起。

昨天新增社區病例按年齡分布如下:

普通住院病患人數降至1155人

普通隔離病房的非輸氧病例比前一天少7人,為1155人。普通隔離病房占用率為70.0%。

社區護理中心(方艙醫院)

在治/隔離降至2萬1151人

昨天,中症以上病患從醫院出院111人,累計1萬2919人;死亡病例新增8起,累計594起。

至於輕症和無症狀病患,在社區護理中心 (類似方艙醫院) 接受治療/隔離的,昨有2萬1151起,比前一天少1217人;在社區護理中心隔離之後病癒3159人,累計20萬3075人。

編輯:WWT、ABC

— END —


相关文章

  • 「我要一輩子養你!」新加坡男子因為這句話,每月需給前妻6000新!
  • 今年!新加坡新增7條直飛航線!中國、韓國、印尼、越南等地都有
  • 人在海外度假還能投票嗎?新加坡不投會被罰款?一篇說清!
  • 新加坡超便宜的10款預製菜!每月省下一半伙食費!還有誰不知道?
  • 新加坡人均旅遊達人?這11個「冷門」目的地,最快2小時抵達~
  • 迪士尼冒險號驚艷下水!新加坡首航在即,共赴海上童話之約……
  • 新加坡華人美食:籍貫交融中的文化新生(下)
  • 從咖喱角到沙爹 :華族文化如何「調味」多元融合?(上)
  • NUS美食大揭秘:校園食堂、特色餐廳與休閒小吃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