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国的旅途中,樟宜机场的候机厅是我所能到达的最远的距离”

2021-11-17     于晏     14251

编者按:

近日,随着学校假期的来临,有许多网友都忙着订机票回国,与家人重聚。《新加坡眼》APP网友“小bo-r”就分享了自己回国的经历。但她的经历与众不同,她在登机的前一分钟,因为一封简讯被迫留在了新加坡。

当我知道原定的航班取消,机票被改签到提前一个星期时,因祸得福的我,内心又多了些许激动和兴奋。

提前一个星期我便开始着手收拾行李。对于我来说,一次旅程最开心与享受的部分莫过于此。在打包大件小件的行李时,我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充满了对于回国后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脸上也总是挂着一丝笑意。

随着回国日期的到来,兴奋和新鲜感逐渐褪去,当我内心逐渐趋于平静时,油然而生并且日渐增长的是焦虑与担心。担心核酸检测和血清检测会出问题,担心怎样才可以在飞机上做好防护,担心会不会在机场因大意而接触病毒……

(现对于赴华旅客的最新要求为,在起飞前三天做一次核酸检测,并且在起飞前两天再做一次核算检测以及一次血清测试。起飞前两天的检测需到中国大使馆指定地点进行。)

万幸,检测结果和申请健康码都还算顺利。但在起飞前一晚我仍旧坐立难安,瞬间所有关于疫情的消息都被放大:“新加坡今日新增三千多例”“中国境内输入病例很多来自新加坡”等等,我开始担心回国会不会给我的家人和朋友带来危险?

起飞当日,我怀着无比忐忑的心情,在慌乱中赶往机场。

进入机场前,我急忙带上护目镜、防护面罩以及N95口罩,可谁知几分钟之后我已经感到憋闷,呼吸不顺畅;呼出的热气在我的护目镜上形成了一层水雾,再加上塑料防护面罩,我只感觉眼前的世界一片朦胧。

(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在家里将自己的防护护具完整穿戴一次,以免在机场出现各种状况。如有穿戴防护服,可以考虑先不戴防护服的帽子,因为在接下来的行李托运和出境检查时,应会要求旅客暂时摘下口罩和帽子以便核实身份信息。个人认为重复摘戴护具非常不方便,也不安全。)

“在回国的旅途中,樟宜机场的候机厅是我所能到达的最远的距离”

我在机场穿戴防护护具

紧接着,便是接连不断地填表格和信息检查。

(赴华旅客在办理行李托运之前,机场人员会第一次检查健康码和承诺书。在办理行李托运时,机组人员将收走承诺书。

机组人员会检查动态的健康码,不可以是截图,所以须通过微信小程序“防疫健康码国际版”进入“查看及出示健康码”出示动态健康码。

建议大家提前测量行李的重量,避免大量超重;不然,乘客可能需要当场开箱减重,疫情当下,个人认为这不是非常卫生或者安全的行为。

成功托运行李之后,旅客需要通过微信扫码功能填一个信息表格,提交后会有二维码生成,需截图以便之后使用。

之后便可以前往出境口,这里需要录入指纹,以及面部拍照。

准备安检以及进入候机大厅之前,可以将防护护具穿戴完整,准备登机。)

我和同行的小伙伴并没有急于安检,想等到队伍稍减再去排队。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我通过候机厅的玻璃看到外面停泊著的偌大飞机时,因初进机场的恐惧和惶恐顿时烟消云散。

心跳加速,兴奋和激动再一次涌上心头;两年之后,回家,再一次,近在咫尺。

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家人温暖的笑脸,听到了朋友们欢快的笑声,感受到了投入妈妈怀抱时的温度。我思念家乡的心,已经踏上了旅程。

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回国的旅途中,这将是我所能到达的最远的距离——我回家的路途竟然将止步于樟宜机场的候机厅里。

我通过了安检,进入候机厅,开始排队登机时却意外地接到了监护人的电话。我很迷惑,心想到 “难道是我忘记了什么文件?或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再次嘱咐我?”我忐忑的按下接通键,监护人的声音从另一方传来:“你没有看我给你发的消息吗?你刚刚收到了健康风险警告(Health Risk Warning)!”

刹那间,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人也僵在了原地。通知上的信息如噩梦般不停地在我耳旁回荡——我是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需要马上居家隔离。我好期盼下一秒就会从噩梦中醒来。环视候机厅,身穿白色防护服的旅客都在陆陆续续地起身,准备登机。从座椅到登机口的距离不到十米,对我来说却是成了遥不可及的距离,成为了奢望。两年之久,我终究是没有能力跨过那道门——通往回家的路的唯一入口。

“在回国的旅途中,樟宜机场的候机厅是我所能到达的最远的距离”

我收到的健康风险警告

我知道,回家已经与我无缘了,我感到了绝望。

我不愿承认等待两年之久的团聚就这样化为泡影,心里仍旧残存一丝希望。我不停地追问监护人:“那我现在应该怎样?我需不需要和机组人员说明情况?请你告诉我应该怎么办!”可监护人的一句:“你需要自己决定是否向机组人员说明情况,这是你的选择。”更是让我进退两难。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