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逐漸接受冠病無法根除,準備與病毒共存,經濟活動已開始大面積復甦,不少國家勞動市場的主軸也從去年的「保飯碗」,變成「找尋更好的飯碗」。
例如,美國今年4月就分別創下了勞工離職人數,以及工作空缺數的20年新高,世界經濟論壇的調查也發現,全球有41%的雇員打算在今年另謀高就。
新加坡和鄰國馬來西亞沒有在這波浪潮下例外。
根據人力資源、薪資和福利解決方案公司「Employment Hero」的調查報告,新加坡和馬國分別有59%和61%的雇員打算在未來一年內跳槽,是五個調查國家中(另三個國家為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的前兩名。
新加坡和馬國各有1005名和1004名受訪者參與這項調查。
值得留意的是,該調查也發現,馬國有高達72%雇員考慮出國工作。相較之下,新加坡則有55%的雇員打算這麼做。
馬國雇員想「出走」的三大理由*分別是:
「加薪!」
受訪的新加坡雇員當中有54%表示,薪水調漲能鼓勵自己留在現有的工作崗位。
其他誘因則包括升職、花紅、靈活工作安排(例如居家工作)和是否提供培訓等。
與此同時,也有54%的雇員認為加薪能讓其他公司成功拉攏自己。
換句話說,「薪情」好不好,依舊是多數新加坡人是否換工作的優先考量。
該公司亞洲區總監奎安(Lee Quane)指出,預計明年本地只有6%的公司會實行薪水凍漲,較今年的22%少。
計入通貨膨脹後,2022年本地雇員預計能獲得平均2%的真實加薪幅度,較今年的1.2%顯著提高。
新加坡平均2%的預測真實加薪幅度也比全球的0.9%來得高,這是由於其他國家的通膨水平相對更高。
在亞太區域,新加坡2022年的預測真實加薪幅度排名第九。榜單前三名分別是越南(4.2%)、中國大陸(4%)和印度(3.6%)。
工資會新公布的指導原則中,包括了雇員的薪資水平應和企業復甦的腳步一致,以及為總月入少於2000元員工加薪4.5%至7.5%。
本地今年6月也創下了9萬2100個職位空缺的歷史新高,1.63的職缺比率是20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種種跡象顯示,經濟前景逐漸明朗。
再撐一下,這一次我們應該快看到隧道盡頭的曙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