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29日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批准為5歲至11歲兒童接種輝瑞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兒童接種劑量是成人的三分之一。(聯合早報)
作者 侯佩瑜
以總人口計,我國未接種疫苗的15%人群當中,當中9%是12歲以下的兒童。目前,我國兒童冠病疫苗接種計劃還未啟動。
據11月6日衛生部的數據,自冠病疫情暴發以來,本地有超過8000名兒童染疫。過去一周(11月8日至14日),共有1765名12歲以下的兒童感染冠病,占病例總數的一成,相較前一周的1667起略有增加。 一般的認知是染上冠病的孩子絕大多數為輕症,甚至無症狀。
然而寶爸寶媽最近卻被告知,染冠病的孩童中,有六人患上多系統炎症綜合徵(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in Children,簡稱MIS-C),人心惶惶之餘又有些如臨大敵,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寶貝會「中招」。
依照我國衛生部目前的臨床數據,這種炎症綜合徵的發病率為0.05%。
六名發病的孩童年齡介於兩個月至11歲,目前三人已康復出院、兩人在普通病房、一人在重護病房。 雖說這種綜合徵的發病率很低,但父母們都不願意看到自家孩子成為那0.05%。
這種綜合徵的特點是在冠病痊癒後的幾個星期,才會發病,家長必須格外留意。
《海峽時報》找來專家解答了有關MIS-C的疑問,家中有小孩的蟻粉們快點看過來。
過去30天有八個學前教育中心暴發大型冠病感染群。這些學前教育中心感染群總計173起病例,其中103起是學生,26起是學前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員,其餘44起則是確診者的家庭接觸者。(新明日報)
1、孩童必須先感染冠病,才會引發MIS-C?
多系統炎症綜合徵(MIS-C)是兒童免疫系統反應過度所致,通常在冠病染病後兩到八周後才會發病。
竹腳婦幼醫院風濕免疫科兒科專科部門主任兼資深顧問醫生Thaschawee Arkachaisri副教授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定義,必須與感染冠病有關聯,才能被診斷為MIS-C。
2、誰會有MIS-C的發病風險,父母應注意孩子的哪些體徵和症狀?
MIS-C可導致身體不同器官發炎,包括心臟、肺、腎臟、大腦、皮膚、眼睛或胃腸。症狀包括持續高燒、呼吸困難、胸口持續疼痛頭痛或有壓迫感、腹瀉、嘔吐,表現異常睏倦或混亂,感覺異常虛弱或頭暈,臉色蒼白,嘴唇呈灰色或藍色。
Thaschawee Arkachaisri副教授說,父母不應該過度擔心。如果及早發現,這種綜合症完全是可以治療的。
大多數患者,比如在竹腳婦幼醫院接受治療的患者,都能完全康復,過上正常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那些孩子有過與確診者密切接觸史、已感染或曾感染冠病的家長都應保持警惕,密切留意孩子是否有突然出現MIS-C的相關症狀。
3、MIS-C 和川崎病有什麼區別?
MIS-C的症狀與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很相似,本地每年約有150名至200名孩童患上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種病毒攻擊心臟或血管,導致全身性血管發炎的併發症,主要影響5歲以下的兒童。
伊麗沙白諾維娜專科中心兒科敏感及免疫學專科醫生劉偉康說,雖然MIS-C和川崎病可能有重疊的臨床特徵,但美國的研究顯示,MIS-C可以影響的年齡範圍更大。
患上MIS-C的孩童往往有更明顯的胃腸和神經系統症狀,更常出現低血壓,也更容易出現心功能障礙。
Thaschawee Arkachaisri副教授補充說,MIS-C患者出現低血壓、某些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的風險也更高。
4、若懷疑孩子患有MIS-C,該怎麼辦?
Thaschawee Arkachaisri副教授說,如果孩子出現嚴重症狀,父母應立即尋求兒科醫生或兒童緊急護理。
「受影響的兒童必須在竹腳婦幼醫院等兒童專科醫院接受治療,因為有些兒童可能需要重症監護。」
竹腳婦幼醫院。(海峽時報)
5、家長可以採取哪些預防措施來預防MIS-C?
由於MIS-C的確切發病原因還在研究中,預防感染冠病是目前預防MIS-C的最佳方法。
因此,Thaschawee Arkachaisri副教授建議遵守嚴格的衛生標準,比如用肥皂和水洗手,避免與病人接觸,定期對常接觸的表面進行消毒,並建議兒童在符合接種條件時儘快接種冠病疫苗。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