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加坡的昨天和今天
新加坡古称淡马锡。8世纪属室利佛逝王朝,18-19世纪是马来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弗士抵达新加坡,与柔佛苏丹签约,开始在新加坡设立贸易站。1824年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国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次年划为其直属殖民地。1959年实现自治,成为自治邦,英国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宣布紧急状态等权力。1963年9月16日与马来亚、沙巴、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 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同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10月加入英联邦。1967年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组成东南亚国协(ASEAN),为发起国之一。
今天,新加坡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是继伦敦、纽约和中国香港之后的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02 新加坡的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新加坡岛东西约50公里,南北约26公里,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 米,最高峰163.63米,海岸线长200余公里。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陆地面积581.5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填海造地,目前已增加24%,政府计划到 2030年再填海造地100平方公里。新加坡属东8时区,没有夏令时,与北京没有时差。
自然资源:资源比较匮乏,主要工业原料、生活必需品需进口。岛上保留有部分原生植物群。新加坡建有17个蓄水池为市民储存淡水。其中,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位于新加坡的地理中心,占地约3000公顷。新加坡约有23%的国土属于森林或自然保护区。
气候条件: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年平均温度在23-35℃之间。12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受东北季候风影响及低压带的南移,平均气温在摄氏23-24℃左右。6月到 9月则吹西南风最为干燥。新加坡降雨充足,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受较潮湿的季风影响,雨水较多,每天平均相对湿度介于65%到90%之间。
人口分布: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来从欧亚地区迁移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其移民社会的特性加上殖民统治的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得新加坡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社会特色。截至2019年6月,新加坡总人口 570.36万,其中居民402.62万(包括350.09万公民和52.53万永久居民),非本地居民167.74万。总人口增长率1.2%,人口密度7932人/平方公里, 性别男女比例为957:1000。年龄中位数41.1岁,65岁及以上人口占14.4%。
03 新加坡的政治环境
政治制度:实行议会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总统委任总理,并根据总理推荐委任部长,组成内阁。
主要党派:目前登记政党共24个。人民行动党是执政党。其他党派包括:工人党、 人民联合党、民主联合党、人民阵线、民主进步党、新加坡民主党等。
政府机构:新加坡政府共设有16个部,分别为:通讯及新闻部,文化、社区与青 年部,国防部,教育部,财政部,外交部,卫生部,内政部,律政部,人力部,国家发展部,社会和家庭发展部,总理公署,环境与水资源部,贸易与工业部,交通部。
04 新加坡社会文化环境
民族: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19世纪前半期,中国、印度、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移民进入新加坡。截至2019年6月,新加坡居民中,华族占74.4%,马来族占13.4%,印度族占9.0%,其他种族占3.2%。
语言:官方语言为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和英语。马来语为国语,英语为行政用语。
宗教:提倡宗教与族群之间的互相容忍和包容精神,实行宗教自由政策,确认新加坡为多宗教国。新加坡人信仰的宗教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等。佛教是全国第一大宗教,佛教信徒占人口的 33.19%,基督教18.81%,伊斯兰教14.04%,道教9.96%,印度教4.96%,其他宗教0.59%,无宗教信仰者18.45%(2015年数据)。
科教和医疗:新加坡高度重视以科技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目前,新加坡在生物医药、环境与水技术、 互动与数字媒体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上居于世界前列。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