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第三季度經濟受嚴格的防疫措施拖累,當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萎縮了4.5%;在調整了季節因素後,當季GDP則按季走跌了3.6%。
據《東方日報》報道,大馬國家銀行於周五(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此季度跌幅比路透社早前預期按年萎縮1.3%更大。
其中,7月同比跌落7.6%,是今年表現得最差的月份。而8月和9月的跌幅則呈減少趨勢,分別同比收縮6.7%和1.1%。
同樣受到防疫政策限制影響的五大經濟領域也全部萎縮,其中建築業跌幅最大,同比萎縮20.6%,而製造業跌幅最低,僅萎縮0.8%。服裝業、礦業、農業則分別收縮4.9%、3.6%和1.9%。
當季的私人消費、私人投資和公共投資也接連萎縮,同比跌幅分別為4.2%、1.8%和28.9%,只有公共消費情況放緩,同比增長8.1%。
此外,儘管出口需求龐大,但第三季度的進口額卻比出口額多,凈出口更是同比暴跌37.5%。雖然第三季度的盈餘減少至116億令吉,但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達128億令吉。
通膨指數方面,大馬第3季度同比增長2.2%,而核心通脹則按年上升0.7%。國行預測今年通膨的增長將在合理範圍內,通膨率降落在2%至3%之間。
國行同時認為,大馬第四季度經濟將有所好轉,預料今年經濟將隨著政府放寬防疫措施和外圍需求,而達到3%至4%的成長率。
明年成長率料達 5.5%至6.5%之間 國家銀行總裁諾珊西雅表示,大馬來年經濟將隨著政府放寬限制和各種經濟支援而得到復甦,加上勞動市場也有好轉的情況,因此明年的經濟成長率有望達5.5%至6.5%之間。她也表示,由於大馬目前沒有出現物價上漲或工資壓力過大的情況,因此外界擔憂的停滯性通脹(Stagflation)將不會發生。
諾珊西雅認為,新實施的繁榮稅雖然會拉低銀行盈利,但對銀行業帶來的衝擊不大,而且隨著該國經濟復甦,銀行也將因為貸款增長而獲利。
國行認為,大馬未來有必要將經濟改革,著重在引進高質量投資、建立創新能力、加強經濟複雜性和改善社會保障等方面,以確保大馬市場保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