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一!深扒新加坡教育體系,到底有多燒腦

2021-11-19

身邊很多寶媽都有這種感覺,在新加坡生活了這麼久,對教育制度和體系還是一知半解,因為它實在是太複雜了~

今天小編就來詳細講解一下,新加坡傳說中的精英教育制度。

新加坡的基礎教育在東南亞處於領先地位,它沿襲英國的教育制度,以母語+英語雙語教育為特色。

新加坡教育部負責監督國家課程的發展,其中包括「期望的教育成果」,就是學生在生活技能,知識技能和學科知識方面的卓越表現,包括品格發展、自我管理技能、社交和合作能力、識字和計算能力、溝通能力、信息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以及知識應用技巧。

新加坡教育在21世紀的培養目標

新加坡的義務教育包括6年制小學,再讀完4~5年的中學課程,可以選讀3~5年的理工學院,或2~3年的初院、高中,之後根據成績進入大學。

在層層篩選的精英選拔制度下,教育體制相對靈活很多。根據孩子的程度,從小學就開始分流,不同教學模式適應不同發展程度的孩子。

這也是新加坡的教育為何屢屢被評為世界上最好的基礎教育的原因。它吸取了東西方教育的精華,既有應試教育來捶打基礎知識,也有西方教育體制的靈活與彈性。

新加坡中小學一般採用半天制,和中國教育制度相比,課業沒有那麼繁忙,上午學習課內知識,下午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CCA。初級學院、大專和理工學院則沿用開放全日制。

新加坡教育制度以嚴格著稱,中小學允許校長或訓導主任在家長同意的情況下,使用鞭刑處罰學生,有些時候甚至是公開實施的,雖然很少施行,但仍然能對學生起到威懾作用。

小學教育

小學1到4年級所有課程都是必修課,包括英文、數學、科學和母語(華語、馬來語或泰米爾語),還有音樂、美術、公民教育、健康教育、社會和體育課,小學三年級開始增加一門科學課。

每年8月份,新加坡教育部會邀請全國的小三學生參加GEP考試,測試英文和數學水平。通過第一輪之後,大概會有10%的學生進入第二輪考試。通過兩輪考試的學生,會進入全國9所小學的高才班學習,也就是傳說中的天才班。

標有SAP的學校母語只能選華語

從1991年到2003年,在小學四年級結束時會有分流考試,將學生按成績分為EM1、EM2和EM3三個源流。在EM1和EM2源流的學生會學習英語、數學、母語和科學,其中EM1源流學生還可以選修高級母語,而EM3的學生修讀英語、基本母語和數學。

當時對於新加坡這種小學分流制度,有很多人批評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埋沒了有潛力的孩子,但新加坡政府解釋說這樣做是為了因材施教。

後來在2002年,新加坡導演梁智強拍攝了一部轟動一時的電影《小孩不笨》,從三個EM3學生的經歷出發,控訴小學分流制度的弊端,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政府也因此對教育制度進行了反思,並開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行動。

2004年,教育部將EM1和EM2合併;2008年,EM1、EM2和EM3的分流制度被廢除。

從2019年開始,小學一二年級取消所有考試,並在2021年底前逐步取消小三和小五的年中考試。

現在的小四學生,會根據自己年終考試的成績,選擇接下來每門課是學習普通科目,還是難度較低的基礎科目,以及是否選修高級母語。

小學六年級結束後,所有學生必須參加小學離校考試(PSLE)。從今年開始,小六會考以8個積分等級(AL),來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這是為了淡化過度看重成績的心態,減少不必要的競爭,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去發展自己的強項和興趣。

普通科目的考試分數將直接轉換成AL積分,積分越少越好。而難度較低的基礎科目,成績分為ABC三個等級。在統計成績時,教育部會把基礎科目的等級轉換成積分制中的AL6至AL8,再計算學生的總成績。也就是說,基礎科目即使考到了最好的等級A,也只能等同於積分制中的AL6。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有基礎科目這個選項?那是因為不能適應普通科目難度的學生,可能會失去學習動力,如果修讀基礎科目,反而能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打下良好的基礎,升上中學後能更順利地過渡。 那麼如果積分相同,怎麼決定錄取誰呢?

身份

新加坡公民將有絕對優勢。

選學校的順序

身份相同的話,誰把這所學校排在志願前面誰就優先。

運氣

如果選擇順序也相同,那就只能靠運氣了,讓電腦抽籤來隨機決定選誰。

高級母語

如果學生報讀特選學校,那麼高級母語的成績將成為超越身份的優先因素。

另外,有特長的學生,在報考相應DSA項目的中學時,也有可能在小六會考成績沒有達到截分點的情況下被錄取。

在改革後的中學科目編班制下,學生即使某門課在小學時上的是基礎水平,只要成績夠優秀,進入中學後還是可以選擇修讀普通水平。也就是說,學生升上中學後的發展,不會受限於他們小學時科目難度的選擇。

中學教育

新加坡的中學相當於中國的初中,主要分為自主中學、自治中學和政府中學三種,自主中學的學費一般要比普通中學貴很多。

中學課程主要分為下面幾大源流,學生可以根據成績升上符合自己需求的源流:

直通車課程

6年制的課程,可以說是大學直通車,教育部每年選出小六會考分數最高的5%的學生,可以跳過O水準考試,直接在6年之後參加A水準考試,或相等文憑考核,用來培養學霸、精英、領袖、以及未來政要人物。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特別源流

4年制課程,學生可以修讀高級母語,可以選擇高級母語或英語作為第一語言。

快捷源流

4年制課程,學生以第二語言的水平修讀快捷母語課程,其他課程和特別源流相同,英語作為第一語言。50%的小學畢業生將進入這個源流。

普通學術源流

5年制課程,學生在第四年參加N水準考試,合格後可以繼續第五年的學習,然後和特殊/快捷源流的學生一起參加O水準考試,之後可以報讀理工學院或者JC,或者直接工作。

普通工藝源流

4年或5年制課程,學生要學習英語和數學兩門主課,第四年參加N水準考試,進入工藝教育學院學習。

在中一中二,特殊、快捷和普通學術源流的課程包括英語、母語、數學、科學、人文、英國文學、美術、技術、家政、公民教育、體育和音樂。而普通工藝源流課程包括英語、母語、數學、計算機應用、科學、技術、家政、社會、公民教育、美術、音樂和體育。

非直通車的學生,在中二結束的時候,可以根據成績和學校的課程設置,修讀部分中三中四的課程,這些課程將會是以後考試的科目。大多數新加坡學生選擇7~9門課程,參加最終的O水準考試。除此之外,體育和公民教育是必修課,但是沒有考試。

中學生的CCA成績,在申請理工學院或技術學院時,可以當做一門課程的成績,但是用來申請初院和高中時,只能作為加分。

O水準考試相當於中國的中考,成績分為9等:A1、A2、B3、B4、C5、C6、D7、E8、F9,其中D7或以下是不及格。

在O水準考試結束後,學生要從英語或母語、數學或科學中各選一門,加上人文科學,和三門最佳學科的成績,換算成積分等級,分數越低越好。

修讀高級母語或課外活動,並獲得A1的學生能夠從總分中扣除2分,根據最後所得成績申請進入適合的初級學院,高級中學或理工學院。

其中要申請進入初院或高中的學生,總分不能多於20分,英語至少C6,第二語言至少D7,數學至少C6。

改革進行中

從去年起,新加坡中學開始推行科目分班制(SBB),在五年以內將把計劃擴大到所有中學,幫助學生髮掘潛能,減少分流帶來的歧視,不給學生貼標籤。

從2027年起,N水準和O水準會考也會整合成統一的全國考試。

中學之後

在中學畢業之後,超過一半的學生將會進入高等教育中心繼續學習,比如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其中一部分成績優異者能夠進入大學。

剩下大約15%的中學畢業生,則進入大學預科,比如初級學院和高級中學,其中大多數人以後可以進入大學深造。

大學預科

新加坡的初院和高中,就是所謂的大學預科,學生可以選擇讀文科或理科,和中國的高中相似。

所有學生都必須修讀3科劍橋高級文憑高一科目(H1)和3~4科劍橋高級文憑高二科目(H2)。

H1包括綜合試卷、母語(中學高級母語成績優異者可以不學)以及一門其他學科的課程(文科生選一門理科,理科生選一門文科)。成績優異的學生還可以選修高三科目(H3),難度比較大。

2~3年之後所有學生參加A水準考試,然後進入大學深造。

理工學院/工藝教育學院

中學之後的升學路徑還有兩種選擇: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

新加坡的5所理工學院

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沒有學位課程,所以學生在畢業後可以得到的文憑,但是沒有學位(Degree)。

工藝教育學院畢業生會得到工藝教育證書(ITE Certificate),然後開始就業,成績優異的學生,也可升上理工學院。理工學院畢業生會得到文憑(Diploma),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在新加坡三所大學裡繼續修讀學士學位。

新加坡工藝教育學院

私立學院

除了上面說到的那些學校,新加坡還有100多所私立學院,學生可以選擇修讀文憑(Diploma)或者學位(Degree)課程,其中學位課程都是和國外大學合作辦學,頒發的是國外大學的文憑。

教育部從2010年開始實施私立院校認證資格「Edutrust」,具有Edutrust認證的院校更加值得信賴。

總結一下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大概是這樣的:

高分學生進入學業快速通道,直接通過6年中學直通車課程,通過A水準考試然後進入大學。

而成績相對低一些的學生,就要進入更複雜的分流制度,慢慢來。讀4年或者5年中學,通過O或者N水準考初院(相當於高中高年級+大學預科)或者理工學院(相當於大專,學了很多實用技能,畢業可直接就業)。

初院畢業A水準考試進入大學。沒考進初院的學生,理工學院畢業後,也可以報讀大學。

直白說,就是:在新加坡,成績好,就能早點讀大學。成績沒那麼好,也沒關係,再多幾年曆練,想要直接學點實用技能(理工學院)就業工作也行,如果有夢想,將來還可以繼續升讀大學。

新加坡這種各種分流制度很殘酷,卻也幫助所有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條路。

雖然是精英社會,但早早進入職業學校,學習職業技能的孩子,也有自己一條能夠走得通的道路。甚至,我們身邊,也有不少新加坡人,先走職業路再考在職高等文憑,一樣做高管,開公司,生活得很體面。

條條大路通羅馬,願你看完之後,放下焦慮,靜待花開。

End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准證】學生准證:國際學生開啟新加坡求學之旅的金鑰匙(九)
  • 外籍家庭必讀 2025新加坡「小一直入」政策調整解析與準備攻略
  • 強強聯手!新加坡華樂團&南藝續簽,藝術教育開啟新篇章
  • 新加坡一流學校有哪些?
  • 2025新加坡留學簽證與陪讀簽證權威指南:最新政策、數據與實操詳解
  • 最全整理!適合2歲寶寶的新加坡國際學校清單來了
  • 重磅!2025年IB大考時間定了,還有超嚴監管和科目調整,留學生要慌了?
  • 亞洲教育雙雄爭霸:新加坡國立與南洋理工如何定義全球頂尖學府
  • 留學必看之世界頂尖大學1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