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快報
截至今天(11月18日)中午12點
今日新增病例2038起,另增6起死亡
關於更多新加坡疫情詳情
戳下方小程序查看
今日快訊!下午馬來西亞率先放出消息:
新加坡跟馬來西亞的陸路疫苗接種者通道,將在11月29日開放!
來源:8視界
這個消息來自大馬的柔佛州務大臣哈尼斯。看這身份,這份量,可能八九不離十了?
空蕩蕩的新柔長堤
終於不寂寞了?
去年,在馬來西亞封國以後,新柔長堤一度呈現空空空的局面。
當時的場景歷歷在目
圖源:海峽時報 ST
在疫情發生以前,這條長堤連接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新山地區,從來就沒斷過人流。
但是當時,兀蘭關卡,空了
大士關卡,空了
對比感受下,疫情前, 高峰期塞車通關要2-3小時,但疫情來了,馬來西亞封了,空無一人
圖源:ST 海峽時報
巴士站也沒人了
那會網友紛紛表示: 「沒見過這麼冷清的長堤」
圖源:海峽時報 ST
住在兀蘭的居民也說, 她在這裡住了十幾年,從來沒看過這樣的情形。
平日長堤都是車流不斷, 這麼冷清還真有點不習慣了。
那就對了! 新柔長堤只在二戰被炸毀時關閉過,1964年也關閉過一次。
而去年,是新加坡有史以來第二次。
獨立以來第一次面臨新柔長堤關閉。
所以堪稱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也不為過。
在這一刻發生之前,就在官宣封國前一天。
新馬關卡上演世紀大返城,馬國人紛紛連夜入境新加坡。
來源:ST 海峽時報
這場面簡直跟電影里的畫面一樣,這是當時晚上8點多的情形。
新柔長堤大堵車,大家都想趕在23:59之前入境新加坡。
車流,人流滿滿!返新大軍來襲。
各種交通工具齊發 ,有騎摩托的「入境大軍」
比較多的還是駕車
有些人搭乘巴士,還有私召車入境
有的拖著行李在關卡等候僱主接載
大馬當局規定不能在長堤上行走,不過還是有大群人直接步行
這一幕幕,感覺就好像發生在昨天。
而大馬的官員今天泄露了口風,也許,這一幕會重現?
不過現在還是疫情時期,預計到時人太多也有可能會限流什麼的。
除了大馬陸路開放日子敲定(截稿前,是馬國單方面宣布),其實還有一件事牽動著大家的心。
那就是魚丸。
它算得上是新加坡特產之一。 白白嫩嫩,Q彈爽滑,下火鍋煮湯都很好吃。
不只是本地人愛吃,新加坡出口也很多。
然而就在近期, 中國海關總署通報發現,新加坡出口的凍熟白魚丸的包裝上攜帶新冠病毒, 檢測結果陽性!
到底怎麼回事?
新加坡凍熟魚丸包裝「帶毒」
哪裡出現了問題?
中國海關總署官方通告內容如下:
因從進口自新加坡的1批次凍熟白魚丸的1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按照海關總署公告2020年第103號的規定, 全國海關自即日起暫停接受新加坡水產品生產企業Ha Li Fa Pte Ltd(註冊編號為NY12G0001)的產品進口申報1周。
也就是說確有其事。
新加坡出口的魚丸冷凍包裝上竟然攜帶新冠病毒,並且已有企業因為這個事情影響到正常業務。
這個事情發生在上周11月11日。從當天開始算,「暫停進口申報1周」到今天截止。
但謎題並沒有到此為止。
比如最關鍵的就有2個問題:
問題一:新加坡的魚丸冷凍包裝上為什麼會出現新冠病毒?
問題二:出現魚丸包裝帶毒情況,我們還能買嗎?
咱們儘可能來分析下。
1)冷凍包裝出現病毒,接觸過魚丸包裝的各環節人員是否感染新冠
病毒是不會自己跑到包裝上的,所以只能推測接觸過包裝的人攜帶病毒。
從本地生產到最終出口運抵海關,當中可能接觸過魚丸包裝袋的至少包括:本地工廠職工、兩地搬卸工、海關檢查人員。
海關檢查人員的可能性基本排除。他們是對一批次的其中1樣進行抽檢,接觸到包裝袋的時候,全套防護裝備也是規定。
搬卸工攜帶病毒的可能性,比工廠職工的還要小一點,但不是沒有。
如果出問題的話,可能是搬卸運送過程中,人員沒有戴手套、口罩或者防護服等裝備。
來源:meat machinery | 示意
因為目前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尤其是人傳物,據研究赤手接觸的感染幾率會更大一點。
最後剩下工廠職工,可能性或比較大。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個是現在新加坡跟病毒共存,檢測流程比較寬鬆。簡單說下網友碰到過的情況:
抗原快速檢測陽性,沒有症狀,也沒有去診所
確診新冠,在家康復,7天結束隔離
感染了新冠,但什麼症狀也沒有,照常生活外出
也就是說,患者本身有很大的活動空間。
但檢測跟檢測結果之間還存在矛盾。
新冠核酸檢測(PCR)跟抗原快速檢測(ART),它們對病原體碎片有感應,但是不能確定病毒是否還在活躍。
來源:紐約時報、todayonline
去年的時候美國科學家就已經發現:
一些感染新冠的人在不具傳染性或病症以後,可能在數周甚至數月內,核酸檢測(PCR)都可能陽性。
原因就在於就算沒有症狀,體內或許可能還存在病毒。
這也是為什麼邊境要設隔離期的原因。尤其是中國,14天、21天的隔離就是為了更好地排查。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所以依此推測,有可能該廠職工屬於以下情況:
職工不知道自己感染,照常工作;
職工知道自己感染,但沒有大礙選擇照常工作;
職工剛從自我隔離/康復,就回廠工作
不管是哪一種情形,如果源頭是職工,那麼身體內應還存有病毒,才會接觸傳播。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魚丸公司地址位於班丹蓄水池(Pandan Reservoir)附近。
從衛生部公布的「疫情黑區地圖」來看, 該公司處於班丹區域,該區過去三天是沒有發現已知病例的。
但是相近的德曼花園(Teban Garden)區域至少已有31到100起新冠病例。
另外一頭的金文泰中心區域,則至少有101到240起病例。
職工感染只是其中一種推測。因為 魚丸包裝從生產到運送都不是屬於「閉環管理」。
這意味著一切皆有可能。
新加坡食品局怎麼說?
本地實驗:病毒可在冷凍包裝生存3周
出現魚丸包裝帶毒情況,我們還能買嗎?
本地銷售的魚丸包裝跟出口用的包裝有沒有關聯?會不會有交叉接觸的情況發生?
這些都有待調查。
據最新消息,食品局對魚丸包裝的事情表示知情,現在正在調查到底怎麼回一事。
不過,食品局的意思是大家別慌,目前新冠病毒通過食品包裝傳播的可能性很小。
來源:DREAMSTIME
他們是這麼解釋的:
接觸食品、食品包裝或者食物接觸材料的感染風險,就跟接觸其他受污染表面,以及環境中的表面接觸是一樣的。
意思:摸魚丸包裝袋跟按電梯按鈕其實是一個原理。
新冠主要是人跟人之間傳播,人傳物容易,但是物傳人的可能性應該相對更小。
「因為新冠沒法在食物或者非生物的表面上繁殖。一旦進入環境,病毒就會降解,變得不那麼有傳染性。」
但如果這時人接觸到被新冠污染的環境,也不排除感染的可能性。
「如果在該環境中,人的眼睛、鼻子或嘴巴的黏膜接觸到被污染的表面,那就有可能被感染。」
來源:海峽時報
所以最終要表達的意思很清楚了:
只有在個人做好防護措施的時候,物傳人可能性最小。如果不注意防護,那麼最終還是有感染的可能。
事實上,這次魚丸包裝到底傳沒傳人還不清楚。 反正是到了中國海關被攔下來了,在新加坡的我們才知道哦還有這麼回事。
而在此之前,電梯按鈕接觸傳播,摸蔬菜接觸也有可能傳播,這都是現實已經發生過的。
來源:海峽時報
當時6月份,小販中心跟巴剎市場出現感染群,扒一扒原因竟然傳播方式可能是赤手摸蔬菜水果。
本地專家說這是可能發生的,但發生幾率小。
德爾塔的傳播性更強,而且擁擠、冰冷的物體表面是新冠病毒更愛待的地方,如果這時接觸人員沒有注意做好防護,就會被傳染。
本地實驗:新冠病毒可在冷凍包裝上
存活長達3周
其實,冷凍包裝上有活的新冠病毒。
這個發現已經不新鮮了。
中國去年就公布過這個消息,當時還沒什麼人信。 但國內還是堅持一次次通報:
天津雪糕所用進口乳清粉包裝檢測出病毒
江蘇無錫進口車厘子、冷凍帶魚包裝檢測出病毒
廣東進口凍雞翅包裝檢測出病毒
。。。
對於新加坡來說,唯一的差別可能在於以前旁觀什麼厄瓜多、美國、巴西、丹麥企業中招。
現在輪到自己上了。
檢測出一個樣本陽性,全國關口都停止接受申報1周。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企業來說,簡直是扼腕之痛。。。
事實上,在去年年底新加坡也有人做過實驗。
國大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醫生戴爾·弗斯爾教授主導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以在冷凍或冷藏食品包裝上,存活超過3周時間。
當時他們是這麼做的。
到超市買雞肉、三文魚和豬肉當樣本,切成小塊,加入新冠病毒。
在冷藏環境(4℃)和冷凍環境(-20℃)下分別儲存21天後,病毒傳染性沒有顯著變化。
不過對於大眾來說,傳染風險應比較小。因為食品最終到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多個處理環節,病毒有的會被稀釋。
而他們以此猜測,如果有的國家原本已清零,但疫情突然爆發。
源頭之一就有可能是因為人員接觸到受病毒污染的進口冷藏/冷凍食物包裝。
就在過去幾天,中國大連再一次爆發疫情。據統計,大連在新冠爆發以後曾發生5輪疫情。
其中3輪都跟冷凍庫有關,包括這一次。
11月4日,大連報告這一輪疫情的首起確診病例。
這個病例是當地的一名首站定點冷庫員工。之後疫情迅速擴散,從冷庫發展到當地大學城跟數個食品公司。
首站定點冷庫,這是個什麼地方?
大家知道,大連是中國冷鏈水產品進口的最大口岸之一,也是關鍵的冷鏈倉儲運輸基地。
首站定點冷庫,就是新冠疫情下針對進口冷鏈食品專門推出的一項制度。
所有進口冷鏈食品進入大連,都要先到首站定點冷庫進行集中消毒、集中檢測、集中監管。
「批批檢測、件件消毒」才能出庫。
就這種要求下還能出現確診病例,只能說新冠病毒真心防不勝防。
但也用事實證明,對於冷凍食品包裝確實不能掉以輕心。
不過儘管如此,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給出的回覆,只要在處理進口食品的時候做好防護就沒什麼問題。
說到這,相信大家心裡也有底了。
現在新加坡新冠傳播風險未知,出口到中國的魚丸包裝不能確定是個例,還是本地也有影響。
這種情況下,冷凍包裝食品還是可以買,但接觸了記得洗手消毒,處理食品的時候也注意衛生防護,也許問題就不大了。
更多後續,咱們就等食品局消息了。
對於我們來說,自我注意防護是現在最安全也最力所能及的事情。
關於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對於回國檢測的新規定。進入公眾號輸入關鍵字【回國】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