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吉是在接受大馬中文報《星洲日報》的獨家專訪時,回應對於華社的看法。
納吉告訴《星洲日報》,馬哈迪猶如一部壞掉的唱機,不斷重複同樣的事件來詆毀他,皆因他無法在2018年大選前給予對方所想要的一切。
2013年的第13屆全國大選中,納吉領軍的國陣支持率創下最低點,該陣營以47%的總得票“險勝”保住聯邦政權。華裔選票的流失被認為是主因。大選2天後,《馬來西亞前鋒報》的封面標題打出“華人還要什麼?”(Apa Lagi Cina Mahu?)引起轟動。
納吉對此澄清,表示不曾說出此番言論,惟當時的標題側邊剛好是他的活動照片,導致大家產生誤解,仿佛此話出自他口中。
不過,他坦承曾在第13屆全國大選發表“華人海嘯” 的言論,當時在野陣營行動黨上下黨員卻覺得他嚴重冒犯華社;但行動黨領袖林吉祥和劉鎮東在第14屆全國大選時,不斷強調“馬來人海嘯”的雙標行為來攻擊敵營,讓他感到不解。
此外,納吉在接受專訪時也提到,在第14屆全國大選後,社交平台的政治信息如雨後春筍,許多指控都是子虛烏有,希望人們會謹慎分辨其真偽,避免受到誤導達到一定的政治意圖。
“我並沒有怨恨華社,但我希望華社對行動黨所發出的任何資訊可以加以查證是否屬實。”
雖然如此,在過去兩屆全國大選的經歷,讓他認為國陣必須意識到自身的弱點及不足之處,然後加以糾正,以便在未來可向人民呈現更為強大和明智的政府。
納吉聲稱,他理解華社想得到平等的機會,時常誤解馬來族群相比於其他族群擁有更多機會,但他認為,無論任何種族一旦在他的領域獲得成功,各族人民都會為此而歡呼,如著名的體壇明星李宗偉、妮科大衛及國際影星楊紫瓊等都是最鮮明的例子。
儘管下台後面臨許多官司纏身,納吉卻以“Bossku”的形象出現在社交平台上,在網絡及坊間營造出親民的形象,一些解讀認為他的系列舉動是在為東山再起而謀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