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壓力倍增 特需人士看護者自組組織互助

2021-11-21

冠病疫情給人們生活帶來巨變,但對於照顧特需人士的看護者來說,這意味著加倍的負擔與壓力。

在這艱難時刻,由特需看護髮起的互助組織關護之心(CaringSG)應運而生。關護之心今天正式推出首項「3i計劃」(Project 3i),通過互聯互助(CAREconnect)、友伴輔導(CAREbuddy)和專業支援(CAREwell)三大方面,給予處在不同階段的看護者支持,幫助他們應對不斷變化的需求。

截至今年9月,已有1406人正式加入關護之心的聯盟網絡,當中有76%本身是特需看護。他們觸及到的看護者,已超過8000人。還有超過50位專業人士和義工參與。

3i計劃明年起將在文禮和甘榜格南試行,後年再推廣到其他社區。

關護之心創辦人、本地兒科醫生與流行病學家林方輝醫生受訪時表示,選擇這兩個社區,是因為計劃得到兩區的基層組織顧問李智陞和潘麗萍的熱烈支持,兩區的條件也適合啟動計劃。

林方輝有兩名孩子患有泛自閉症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簡稱ASD)和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她分享,冠病阻斷措施期間,特需學校和早期介入中心停課,特需孩童被迫全天候留在家中。日常作息的改變導致特需人士出現失調症狀。這使得看護者不僅要適應工作上的改變,還在照顧至親方面面對巨大挑戰。

「許多看護者在心理健康問題、疲憊和過勞中掙扎,有些人陷入抑鬱,甚至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

據統計,本地有至少27萬名特殊需求人士看護者。他們的至親患有不同程度的身體或精神疾病,需要專人長時間照料生活起居。

國家發展部長兼主管社會服務整合事務部長李智升為推介活動致辭時,引述第三個殘障服務總藍圖(Enabling Masterplan)中提到特需看護的最大擔憂,是當他們不再能夠照顧至親時,如何為未來做準備;如何履行他們的護理職責;以及他們也要休息和照顧好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關護之心的推出如此重要。關護之心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是一個由看護者為看護者建立和領導的自發組織。因此,它對看護者的具體需求有深刻的理解,並能更好地為他們提供支持。」

3i計劃除了通過線上平台和線下活動聯繫不同看護者,在社群內交換看護心得,精神上相互扶持。組織還會培訓社區志願者,加強他們對特需看護及其家庭的了解,學習如何更好與他們溝通和提供支援。

經過培訓的特需看護老手還會與新手結成友伴,提供指導。

通過接受由社工、醫生、治療師、教師和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提供的諮詢,護理者也能更好掌握和利用主流健康和社會服務資源,照料家人同時也照顧好自己。

先驅居民洪韻涵(45歲,高級系統分析師)正接受關護之心的培訓,希望成為一名合格的友伴。她的一對19歲雙胞胎女兒,在3歲時被診斷患有中度至重度泛自閉症障礙,學習進度緩慢。

「最開始我對自閉症的認知為零。一方面學習怎麼去教,怎麼去接受,同時也要加強自己的抗壓能力。壓力不止來自孩子的學習,同時也來自親朋戚友、社會,甚至會擔心同事如何看待。這些壓力才是最致命的。」

洪韻涵熱心在社區服務多年,她希望自己的經驗能幫助他人,但也很快發現,自己的情況很難套用在每一個家庭身上。

「我發現到,還有很多沒有接觸過的特殊需求情況,比如老年痴呆、有身體殘障等。每個看護者都處於不同的狀態,通過學習,我學會用不同的方式去和他們接觸。還有就是要學習聆聽。」

3i項目獲得淡馬錫基金會、國家福利理事會(NCSS)、新加坡協助殘障者自立局(SG Enable)以及新加坡賽馬博彩管理局(Tote Board)的資金支持。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這個地方可以免費看飛機、飛彈!注意這些時段不開放~
  • 新加坡人均旅遊達人?這11個「冷門」目的地,最快2小時抵達~
  • 新加坡人的遺產如何分配
  • 迪士尼冒險號驚艷下水!新加坡首航在即,共赴海上童話之約……
  • 行動黨後港准候選人自認「天生嚴肅臉」 政壇還有誰有「天生臭臉」?
  • 新加坡大選策略對決:執政黨精密布局,反對黨各尋突破之道
  • 新加坡大選前瞻:教育革新與經濟調整如何為留學生創造新機遇?
  • 可以到雨林探險!一文講清新加坡五大主題園區全攻略
  • Nasi Ulam 新加坡娘惹菜里最罕見的一道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