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內地以外地區,中國科技企業數量最多的地方除了美國矽谷,就是新加坡。
新加坡越來越受知名企業的歡迎。很多中國的企業都已經入駐了新加坡,不斷擴張自己的版圖。
「新加坡良好的營商環境、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對金融創新的支持,都領先許多亞洲其他國家,這正是大家來新加坡投資的主要原因。
#01 新加坡歡迎外企入駐
日前,新加坡政府向大家釋放了信號:加大努力培養本地人才的同時,也會繼續歡迎人才、想法和投資,這對小國是至關重要的,甚至關乎生存。
財政部長黃循財指出,金融業是以人為本的,對於新加坡來說也是如此,人力是新加坡的唯一資源。因此新加坡需要大力投資教育,並與企業夥伴合作,因為他們更加了解市場和科技以及培訓需求。
新加坡歡迎外資入駐 並表示為了吸引海外的最佳人才,來和本地的核心員工配合。會繼續把新加坡發展成開放、精彩和蓬勃的城市,讓其成為人們想要來居住、工作、玩樂以及不斷回想的地方。
在新加坡推出 TechConnect東南亞 USB亞太區執行總裁許健洲(Edmund Koh)認為,新加坡是瑞銀進入亞太區域的門戶,接下來預計東協的新經濟將從3800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8000億美元,增幅超過一倍。
瑞銀作為第一家在新加坡開業的瑞士銀行,已經在新加坡成立了50年之久,過去半個世紀裡,新加坡已成為瑞銀在亞太地區的頂級財富管理中心之一,也是瑞銀投資銀行的東南亞總部。
他稱,瑞銀將在新加坡推出TechConnect東南亞,這將有助於越來越多科技創業者與銀行的全球客戶、資本和專業知識網絡聯繫起來。瑞銀亞太總部面積約38萬1000平方英尺,設有網絡融合中心(Cyber Fusion Centre)、創新實驗室和大學,可容納超過3000名員工。
目前世界大國中國的很多企業看中了新加坡這個商業基地,從阿里巴巴、騰訊、位元組跳動等網際網路巨頭,到螞蟻集團、華為雲等科技公司都在新加坡擴展了自己的產業版圖。新加坡的本地企業對中國的投資環境也十分青睞。
#02 新加坡百家本地企業
進駐中國市場
中國IPO成全球亮點 中國旺盛的消費需求帶動了能源、化工、交通、電力等各行業迅速增長。因此成為不少企業者拓展國際業務的目標市場。
瑞銀亞太區總裁許健洲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亞太區上半年稅前盈利為13億美元,同比增長86%,對瑞銀集團的貢獻達30%,為所有地區中最高,其中,中國區表現突出。
Day Day Up創始人薄益群認為,中國一直強調新基建、新消費和碳中和這三個關鍵詞,表明了其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和市場機會。
他表示,智能城市、未來交通 (mobility)、智能製造、農業與食品科技、智能電網、教育科技、醫療保健和金融等新基礎設施領域的潛力非常大。在未來五年,這些行業的投資額預計達17萬億元人民幣(約3.6萬億新元),比基礎設施本身的投資額還大。
Day Day Up與企發局合作 協助企業走進中國市場 Day Day Up創始人,薄益群認為北京是中國最佳的市場環境之一。北京是中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上海。中國的45所985工程高校中有9所位於北京。此外,北京是投資者最多的地方,占去年中國科技企業總數的42%。
圖源:Day Day Up官網
2019年11月13日,在新加坡副總理Heng Swee Keat先生的見證下,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宣布與DayDayUp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成為其在北京的GIA合作夥伴,這是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和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聯合倡議。
圖源:Day Day Up官網
在開拓海外商機時,合作機會和GIA網絡,對起步公司和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至關重要。為了協助本地企業走進中國市場,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從兩方面著手,一是通過全球創新聯盟(GIA)網絡,讓本地業者了解市場的創新生態系統;二是支持聯合及開放創新項目,在能力建設或進入新市場方面助子一警之力。
GIA代表全球創新聯盟,是新加坡和海外合作夥伴在主要創新中心和關鍵需求市場的網絡,專注於技術和創新。
根據新加坡企業發展局提供的數據,從2017年底至21年6月期間,本地有超過100家起步公司和科技中小企業參與中國市場准入計劃。在冠病疫情期間,申請參加這些計劃的人數比計劃限額多九倍。
#03 知名品牌在中國發展迅速
騰育科技在北京設立辦公處 其中,新加坡教育科技公司,騰育科技(Acktec Technologies)通過北京的GIA計劃,已在北京成立公司。
中國商業合作夥伴許重華(右)和騰育科技創始人何偉烤(左) 中國和新加坡的生物醫藥業合作 在10月20日線上舉行的新加坡—廣東合作理事會第十二次會議上,首批入駐中新廣州知識城的新加坡科研企業新加坡百吉生物醫藥公司Biosyngen Pte. Ltd.,與中國國有獨資公司、科學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攜手建設了百吉生物醫藥生產基地
圖源:SoHu網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百吉生物生產基地的投資總額將約為5億人民幣(摺合約1億新元),坐落於由科學城集團建設運營的中國納米穀(中新廣州知識城),是首批入駐中新知識城的新加坡科研企業,預計2021年底投入使用。
並且有著全球領先的創新型T細胞免疫療法,擁有來自新加坡、中國、德國、澳洲、法國五地科研人才,致力於癌症治療中未被攻克的領域,利用腫瘤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從根本上清除腫瘤,造福中國乃至全球癌症患者。
中國市場廣闊、潛力巨大,小編希望更多海外投資者與中國企業、政府合作,抓住中國的發展機遇,從中國的迅速發展中受益!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