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在新加坡趟路上「碰瓷」,好心人救下發現是罕見物種

2021-11-21

一新加坡男子在地上發現一頭熟睡的「貓頭鷹」,怕它被人踩到,好心將鳥兒撿起放到樹上...

之後他將經歷放到了網上,才被大神點醒!

他拯救的還是新加坡罕見的珍稀物種!

(圖:來源自網絡)

該男子發帖文稱,他在裕廊西52街的一家店前看到一頭貓頭鷹動也不動地躺在地上,還以為它死了。他擔心貓頭鷹被人踩到,於是將它撿起來。

貓頭鷹不久後在他手中甦醒後飛走,但卻落在馬路上。

男子便用樹枝將貓頭鷹轉移至附近的樹上。

大約15分鐘後,貓頭鷹便往高處飛去。

視頻顯示,一隻不過巴掌大小的淺棕色貓頭鷹閉著眼,雙腳豎起,躺在男子的手掌里。男子在走動時,貓頭鷹也沒有任何動靜。

其他照片則顯示,看似同一頭貓頭鷹站在樹上睜大眼,看似精神奕奕。

(圖:來源自網絡)

有神級網友發現,這頭貓頭鷹是新加坡較為罕見的紅角鴞(Oriental Scops Owl),一般分布於歐洲,中國、印度、日韓、和中南半島地區,只有年底過冬遷徙時才會來到新加坡。

「它可能因為漫長的旅途而累了,或者撞入建筑後迷失方向。」

(圖:來源自網絡)

和人們印象中「膀大腰圓」的貓頭鷹不同,紅角鴞雖然也是小型猛禽,但其體長不過20厘米左右,非常袖珍。

不過,「小個子」可是有著「大本領」!紅角鴞的食譜包括昆蟲、鼠類、小鳥、小蜥蜴和小蛇。而且,這些獵物都是在「月黑風高夜」時被獵殺。

紅角鴞的「夜戰」能力很「先進」,相比熱成像「看」到的大概輪廓,紅角鴞可以真正把獵物看得清清楚楚。

研究發現,動物視網膜內的感覺細胞分為圓錐細胞和圓柱細胞兩種類型。我們人類視網膜的感覺細胞屬於圓錐細胞型,其特點是需要一定強度的光線刺激才能看清物體,如果光線變弱的話視覺感知能力也就隨之下降。而紅角鴞為了適應夜間生活,其視網膜的感覺細胞為圓柱細胞,其特點就是可以在像月光、星光這樣極弱的光線下也能看清物體。

(圖:來源自網絡)

要想贏得「夜戰」,光有適應極弱光線的視網膜還不夠。

紅角鴞的另一大「夜戰利器」就是它的瞳孔。仔細觀察,是不是發現紅角鴞的眼睛占據面部比例特別的大?當夜晚來臨時,為了看清楚物體,紅角鴞的瞳孔可以放大很多,以方便收集更多的光線進入視網膜。

如此多的「作弊利器」,讓紅角鴞在夜晚捕食時,成功率大為增加。

不管如何,最後還是很感謝熱心小哥...

他畢竟是這頭貓頭鷹的救命恩人呀!

對此!各位看官怎麼看?

如果您對內容喜歡,期待您的轉發,也請您在評論區內留下箴言互動!謝謝!

本文素材,觀點及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您認為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絡我們及時刪除和修正。


相关文章

  • 出國忘關冷氣 致3鄰牆面冒水珠
  • 【新聞人物】26歲當上第一夫人 回顧尤索夫夫人艾莎精彩一生
  • 新加坡2小時強降雨達半個月雨量!富人區淹成河,豪車被泡報廢
  • 林明倫遇豪雨淹水 背12歲兒涉水脫困
  • 幼兒園招牌都見不得光! 競選期間有哪些雷區?
  • 李顯龍拆解中美關稅困局,新加坡能否成「避險港灣」?
  • 新加坡私宅200萬成「入場價」?郊區房價向豪宅區看齊
  • 83萬人次!中國遊客撐起了新加坡第一季度的旅遊業,但這個國家的遊客漲幅最大
  • 還記得春晚上扭秧歌的機器人嗎?來新加坡看看AI是怎麼長出「手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