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由于新开发组屋一般比二手组屋市场的价格还要低30%,即使在压制了土地价格、政府也不在土地增值上赚钱的情况下,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还是需要大量的政府补贴,才能正常运营。有数据显示,在2015至2020年,政府补贴平均占到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房屋销售收入的31.8%,其中2019至2020财年,新加坡政府向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补贴26.9亿新元。此外,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获得的补贴中,有相当一部分间接来源于公积金。
新加坡公积金制度从供需两端着力,在供给端,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利用收缴的资金购买政府债券,政府再投放给建屋发展局,从而使政府“建得起”组屋。在需求端,高于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高”公积金存款利率与“低首付、低利息”的“低”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贷款利率维系了新加坡住房金融体系的平衡,且公积金贷款利率一般为公积金存款利率上浮0.1%,这样的公积金投资收益足以支撑为购房者提供优惠的贷款利率。此外,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开启了阶梯化的住房补贴计划,覆蓋新组房与二手组房购买,补贴力度最高可覆蓋购房成本的90%,助力不同收入群体的购房需求,让新加坡居民都能买得起房。据刘劲介绍,在新加坡,公积金可以称之为“强制储蓄”,这也促使国民到了成家置业的年纪,有足够的积蓄支付购房首付款。
在房地产税收方面,新加坡也以保护弱势群体、鼓励居民购房自住为出发点,实施差异化累进税率,对本国公民、首套住房实施减免优惠。税基为测算的房屋年租金,税率按照0%~20%的累进位,且自住房屋远低于非自住房屋。如一个90平方米三居,在自住的情况下适用的财产税税率为4%,出租的情况下适用税率为15.5%。在房屋交易环节征收的印花税和所得税主要用于抑制房屋投机行为,自住屋的税率也非常低。
新加坡通过补贴把住房价格维持在一个居民容易接受的水平,同时通过低价征地、平价转让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方式压缩从征地到建房的全流程成本,让原土地所有者、房地产开发者和政府都不得从中发财。对于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新加坡住房市场也为不住在组屋的居民提供各类私人住宅选择,如排屋、私人公寓和别墅等。通过梯度化的供应体系,既稳住房价,也给改善用户留下了空间。
来源:《小康》杂志2021年11月下旬刊
记者:袁帅
责任编辑:刘彦华
微信责编:田苑淯颖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