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兩國的VTL(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計劃),長堤跟航空一起開放,應是皆大歡喜。
但此時此刻,兩邊人民對這個發展可能心情複雜。因為,隨著新馬民間交流的逐漸正常化,兩地人民交叉感染的機會也就越高。
難道新加坡政府就沒有顧忌嗎?
在「與冠病共存」的策略下,政府三個月前便已擺明準備迎接冠病數據的急速上升,政府「胸有成竹」,似乎在說,不怕你感染,只要不是一窩蜂感染,分小批輪流感染,公共衛生體系可以應付。
人民只看每日感染數據,生活在恐懼中,但日子久了,現在大家也對上千的感染數據感到麻木,習慣就好。
每天哪裡出現感染群,哪裡是感染熱點,已似乎不太叫人關心,看看商場和小販中心的人潮就可以知道。
所謂的「與冠病共存」,就是把冠病當作傷風感冒一樣稀鬆平常。
我們完全不在意每天有多少人傷風感冒,也許再過三兩個月,新加坡人也不再注意每天的冠病數據,因為該感染的人都感染了,不該感染的不是防疫力因接種疫苗而提高,就是感染了在不知不覺地恢復過來。
患了傷風感冒,可以自己買藥吃,市面上,不同牌子的西藥中藥多的是。
所以,專治傷風感冒的連花清瘟口服藥最近火了起來。但它畢竟不是冠病的特效藥,這一點不能混為一談。
也就是說,這兩個月可以看到冠病藥物的出現,但新加坡對藥物管制有嚴格的審批。任何聲稱能治冠病的藥物要以臨床數據證實其安全和有效性,恐怕不是半年內的事。我們樂觀以待。
新加坡是國際航空樞紐,機場忙碌,新柔長堤每天35萬人次和5萬輛各類交通工具來往的陸路交通量則是世界第一。航空與長堤是新加坡「共存」模式的任督兩脈,這兩脈一通,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恢復正常。
馬國政府顯然比新加坡更加殷切,尤其是柔佛州,關於開放邊境的進展消息一直都是先由彼岸放出來,新加坡政府則是欲說還羞,只能含糊地說細節有待敲定。
柔佛州政府建議,長堤交通開放的首周,每天限1440人過關,第二周提高至2500人,之後再逐步增加。
受限制的過關人數是指雙方合計人數,還是各自批准的人數,柔州政府語焉不詳。
12月份的聖誕佳節和新年期間,長堤交通量肯定增加,新加坡人又將開始開車過境吃喝購物打油,新山又開始熱鬧,兩邊關卡前又出現車龍,一切好像又將回到了從前。
目前,以每十萬人的感染率來說,新加坡的疫情比柔佛嚴重得多,久違的長堤堵塞重新回來,柔州居民是喜多於憂還是憂多於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