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新加坡11月17日電(記者 李曉渝)在上周末閉幕的新加坡金融科技節和新加坡科技創新周活動中,新加坡政府推出了多個有關人工智慧的項目。其中,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的應有尤為引人關注。
新加坡政府在活動中新發布的新加坡金融人工智慧計劃(前譯「金融領域國家人工智慧計劃」),致力於把新加坡打造成全球金融機構研究和部署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中心。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並沒有盲目冒進,而是秉持謹慎態度,在推進該計劃的同時,也加強了對金融領域人工智慧應用的監管。
新加坡金融人工智慧計劃是由新加坡金管局和新加坡智能國家及數字政府辦公室下轄的國家人工智慧辦公室聯合發起的,其發起目的是在新加坡金融行業內建立深度的人工智慧能力,以加強行業的客戶服務、風險管理和業務競爭力。
目前,這項計劃包括五方面內容。
1 首先,根據該計劃,新加坡將推出名為NovA!的全行業人工智慧平台,幫助各行業洞察各類金融風險。這一平台是淡馬錫控股旗下的Aicadium公司與新加坡當地其他金融科技企業,以及設在新加坡的多家銀行之間的合作項目。在初始階段,NovA!平台將重點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評估企業對環境的影響,並識別新出現的環保風險。未來,該平台的使用範圍還會有所擴大。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表示,未來30年,實現《巴黎協定》確定的全球溫度控制目標預計需要約100萬億美元,而NovA!平台將更好地幫助金融機構評估這些投資及其相關風險,並防止「漂綠」(greenwashing)。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在2021新加坡金融科技節發表講話(圖片:新加坡總理公署官網)
2 其次,新加坡金融人工智慧計劃包括一項反洗錢及打擊恐怖主義融資監測和分析方案。顧名思義,這一方案主要是用於加強對反洗錢及打擊恐怖主義融資監測數據的分析。方案中一個關鍵舉措是,新加坡將於2023年推出洗錢與恐怖主義融資信息和案例合作共享平台,讓金融機構能夠跨越重大風險門檻來共享和分析客戶或交易的信息,以便識別和破壞非法網絡,並保護新加坡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
3 第三,新加坡金融人工智慧計劃還包括一個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撥款支持項目。新加坡政府將通過該項目為金融機構提供最多達150萬新元的資金支持,幫助它們採用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技術來產生見解、決策或制定戰略。
4 第四,新加坡政府還將在該計劃下推出一個名為「金融、人工智慧和市場(FINAiM)」的項目。其內容包括行業活動和小組討論,以促進研究人員、解決方案提供商和金融機構之間在採用人工智慧方面的知識共享。
5 最後,新加坡政府將2019年宣布建立的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盡責框架Veritas也放入了新加坡金融人工智慧計劃內。Veritas實際上是一套人工智慧治理措施,旨在幫助金融機構基於新加坡金管局提出的公平、道德、問責和透明度(FEAT)原則,負責任地利用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技術。
教授簡介
Ted Teo | 張維中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金融系客座助理教授
教研領域:全球支付與金融科技、交易銀行、企業銀行、投資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等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金融系客座助理教授張維中近日在接受記者書面採訪時說,隨著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全球金融服務業競爭格局的迅速變化,預計新加坡的金融機構將越來越多地應用人工智慧技術並將其作為整體業務戰略的一部分,以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創新性。
他說,人工智慧的應用將給金融行業的不同領域帶來生產力和效率的提升。這些領域包括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融資監測、欺詐監測、客戶信用評分、風險管理、後台運營管理,以及產品和服務創新、銷售和營銷策略、客戶介面和體驗等。
張維中表示,作為新加坡國家人工智慧戰略的一部分,新加坡金融人工智慧計劃旨在支持設立在新加坡的金融機構研究、開發和部署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能力。新加坡金融人工智慧計劃在新加坡的實施將不僅成為其他東協國家的榜樣或參考來源,也可以為其他希望通過採用人工智慧技術來支持和加強其金融行業發展的國家提供有益參考。
新加坡將Veritas框架納入新加坡金融人工智慧計劃,體現了該國政府對推進人工智慧應用的謹慎態度。事實上,自2019年宣布建立該框架以來,新加坡政府一直在不斷推進其發展。
今年1月,新加坡金管局宣布已完成Veritas框架的第一階段工作,這意味著新加坡的金融機構能在該框架下利用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技術發展更公平、合理的信用風險評分和客戶營銷手段。在隨後的第二階段工作中,金管局進一步探討包括保險企業在內的金融機構使用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解決方案時,如何確保這些方案符合道德、問責和透明度等各方面的準則。
今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和新加坡科技創新周活動期間,新加坡金融人工智慧計劃剛推出不久,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就又一次強調,企業必須安全並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慧系統。她說,政府必須加強企業和消費者的信任,才能推動人工智慧創新,讓新加坡從人工智慧的無窮潛力中獲益。
楊莉明還表示,新加坡政府近期內將為金融業推出開放式的人工智慧監管工具「Veritas工具包」,以保護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客戶免於受到一些人工智慧相關的不公平對待,特別是人工智慧計算信貸評級或核保等方面的不公平對待。此外,新加坡政府將開發人工智慧監管測試框架和技術工具供企業和開發者使用,讓它們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更透明。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張維中稱,新加坡金融人工智慧計劃是新加坡國家人工智慧戰略的一部分,專注於金融行業。除了金融行業,新加坡政府在同一個戰略下,還開發了適用於所有行業的「人工智慧監管模式框架」(Mode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overnance Framework)。從楊莉明的講話來看,目前新加坡政府正在開發的應該是與該框架相關的測試方法和技術工具。一旦準備就緒,它們將有助於各行業在負責任地、有道德地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方面,提升最佳實踐和指導方針,以進一步加強社會對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的信任度和接受度。
張維中指出,目前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普及的主要障礙有三點。
01
其中,首要一點出現在人才的層面上。培養具備溝通能力、金融領域知識等正確的技術能力和非技術能力的人才,需要花費數年時間和大量的努力。找到這樣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並留住他們,對許多企業來說可能是一個挑戰。
新加坡政府在推進金融等領域人工智慧應用的同時,非常重視人工智慧人才的培養。楊莉明表示,為了幫助新加坡人在人工智慧驅動經濟中找到好工作,新加坡政府一直堅持對人才培養的高投入。該國政府於2016年推出的加快培訓專才計劃(TeSA)已經幫助超過1萬名新加坡成年人獲得了人工智慧等科技領域的新技能並找到了相關工作。新加坡政府還在幫助當地勞動力接受人工智慧和數字素養方面的基礎教育培訓。舉例來說,自2018年以來,人工智慧新加坡項目(AI Singapore)已經通過基礎技能培訓項目,讓超過5.5萬人具備了基本的人工智慧知識。
張維中表示,一方面,疫情中新加坡金融服務業仍實現了強勁增長,就業需求也表現強勁。2020年,該行業創造了2500個凈就業崗位,2021年預計將創造約6500個新就業機會。而新加坡金融服務業就業增長的一個主要來源就是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雲計算、網絡安全等技術領域。隨著人工智慧應用水平的提高,金融行業的工作性質預計將發生變化。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將伴隨著一些工作和任務的消失,但需要數字素養和相關工具使用能力與概念知識的新工作將會出現。
另一方面,為了培養本地人才填補金融服務業的技能缺口,減少對海外人才的依賴,新加坡各高等院校紛紛加大了對科技相關專業的招生力度。新加坡銀行與金融學院還和金管局及33家金融機構合作,開展了「金融技術浸入計劃」,針對金融領域的技術相關職業,培訓具有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背景的專業人才。新加坡政府也做了大量相關工作,不但促進金融機構對在職人員的教育培訓,還在社會上通過「技能創前程」等培訓補助計劃,幫助人們提升數字方面的勞動技能。此外,新加坡政府還在小學、中學和高等教育階段培養學生數字能力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為新加坡人進入高度數字化和數據驅動的工作崗位與社會做好準備。這兩方面因素疊加,人工智慧更廣泛應用對未來金融行業就業崗位的影響將得以緩解。
02
張維中認為,人工智慧普及的第二個障礙是在組織層面。為了實現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技術的創新價值,企業首先需要實現高水平的數字化,學會將其數據視為有價值的資產,在保護數據隱私、保障數據安全的同時,能夠藉助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來跨業務、跨功能地利用這些數據。與此同時,企業還要堅持負責任的人工智慧應用原則。要做到上述要求,新加坡金融服務業內相關業務運行必須受到高度監管。
03
第三個障礙是在政策層面。新加坡政府需要確保金融機構對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是以負責任的方式完成的,不能破壞政府的良好治理,或導致公眾對技術與金融服務業的信任和信心受到侵蝕。張維中說,在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日益成為金融領域主流的同時,該國政府在國家人工智慧戰略下,先後推出了人工智慧監管模式框架和新加坡金融人工智慧計劃。這說明,新加坡政府正富有遠見地為解決這些問題做著準備。
文章轉自新華財經
文章原題為「【財經分析】新加坡謹慎推進金融領域人工智慧應用」
記者:李曉渝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