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谨慎推进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应用

2021-11-23     缘分     15923

今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和新加坡科技创新周活动期间,新加坡金融人工智能计划刚推出不久,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就又一次强调,企业必须安全并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她说,政府必须加强企业和消费者的信任,才能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让新加坡从人工智能的无穷潜力中获益。

杨莉明还表示,新加坡政府近期内将为金融业推出开放式的人工智能监管工具“Veritas工具包”,以保护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客户免于受到一些人工智能相关的不公平对待,特别是人工智能计算信贷评级或核保等方面的不公平对待。此外,新加坡政府将开发人工智能监管测试框架和技术工具供企业和开发者使用,让它们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更透明。

张维中称,新加坡金融人工智能计划是新加坡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一部分,专注于金融行业。除了金融行业,新加坡政府在同一个战略下,还开发了适用于所有行业的“人工智能监管模式框架”(Mode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overnance Framework)。从杨莉明的讲话来看,目前新加坡政府正在开发的应该是与该框架相关的测试方法和技术工具。一旦准备就绪,它们将有助于各行业在负责任地、有道德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提升最佳实践和指导方针,以进一步加强社会对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的信任度和接受度。

张维中指出,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普及的主要障碍有三点。

01

其中,首要一点出现在人才的层面上。培养具备沟通能力、金融领域知识等正确的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的人才,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和大量的努力。找到这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并留住他们,对许多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新加坡政府在推进金融等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同时,非常重视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杨莉明表示,为了帮助新加坡人在人工智能驱动经济中找到好工作,新加坡政府一直坚持对人才培养的高投入。该国政府于2016年推出的加快培训专才计划(TeSA)已经帮助超过1万名新加坡成年人获得了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新技能并找到了相关工作。新加坡政府还在帮助当地劳动力接受人工智能和数字素养方面的基础教育培训。举例来说,自2018年以来,人工智能新加坡项目(AI Singapore)已经通过基础技能培训项目,让超过5.5万人具备了基本的人工智能知识。

张维中表示,一方面,疫情中新加坡金融服务业仍实现了强劲增长,就业需求也表现强劲。2020年,该行业创造了2500个净就业岗位,2021年预计将创造约6500个新就业机会。而新加坡金融服务业就业增长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技术领域。随着人工智能应用水平的提高,金融行业的工作性质预计将发生变化。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将伴随着一些工作和任务的消失,但需要数字素养和相关工具使用能力与概念知识的新工作将会出现。

另一方面,为了培养本地人才填补金融服务业的技能缺口,减少对海外人才的依赖,新加坡各高等院校纷纷加大了对科技相关专业的招生力度。新加坡银行与金融学院还和金管局及33家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了“金融技术浸入计划”,针对金融领域的技术相关职业,培训具有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背景的专业人才。新加坡政府也做了大量相关工作,不但促进金融机构对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还在社会上通过“技能创前程”等培训补助计划,帮助人们提升数字方面的劳动技能。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在小学、中学和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数字能力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为新加坡人进入高度数字化和数据驱动的工作岗位与社会做好准备。这两方面因素叠加,人工智能更广泛应用对未来金融行业就业岗位的影响将得以缓解。

02

张维中认为,人工智能普及的第二个障碍是在组织层面。为了实现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技术的创新价值,企业首先需要实现高水平的数字化,学会将其数据视为有价值的资产,在保护数据隐私、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能够借助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来跨业务、跨功能地利用这些数据。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坚持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应用原则。要做到上述要求,新加坡金融服务业内相关业务运行必须受到高度监管。

03

第三个障碍是在政策层面。新加坡政府需要确保金融机构对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是以负责任的方式完成的,不能破坏政府的良好治理,或导致公众对技术与金融服务业的信任和信心受到侵蚀。张维中说,在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日益成为金融领域主流的同时,该国政府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下,先后推出了人工智能监管模式框架和新加坡金融人工智能计划。这说明,新加坡政府正富有远见地为解决这些问题做着准备。

文章转自新华财经

文章原题为“【财经分析】新加坡谨慎推进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应用”

记者:李晓渝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