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細思極恐!新加坡7個繁華社區曾是墓地~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現在的公墓位於蔡厝港,大家不知道的是,新加坡有7個繁華社區,曾經是墓地。快和萬事通一起看看,這個7個地方包括你現在住的地方嗎?
碧山
碧山是新加坡交通非常方便的一個區,不僅是地鐵站的中轉站,距離市中心也很近。住在碧山的通心粉們,看完萬事通的這篇文章,晚上回家,走在路上要起雞皮疙瘩啦~
碧山區域曾建造Peck San Theng公墓的地方。Peck San也就是碧山中文發音的來源。
Peck San Theng公墓要追溯到19世紀,當時這個墓地占地相當於18個足球場,也就是今天碧山的三分之二大。這是前廣東客家移民的墓地。
烏節路
很難想像如今新加坡最繁華的烏節路,曾經也墓地。 據歷史考證,它在19世紀時,烏節路區域至少有四個不同社群的墓地。
其中最出名的,應該是現在我們走到烏節路中段的義安城這一帶。 義安城地段當年就是潮州人的泰山亭墓地。當時的潮州人根據風水,將泰山亭墓地建在山上。 直到1950年代為了建造義安城,墓地被移走。
據說在重新規劃開發成義安城購物中心的過程中大概有三萬多具遺骸被挖出來進行了火化,轉放到了義順的潮州紀念公園。
此外,烏節路上還有至少三座墓地,最早的一座在如今總統府所在地,此墓地專屬於1820年左右來自西蘇門答臘和印度尼西亞的明古連馬來人。其餘的兩座,一座是西瓦興都廟舊址後方,如今麥唐納大廈對面的猶太人墓地,另一座是位於泰山亭南邊的回教徒墓地。
諾維娜
諾維娜地鐵站所在的位置以前是猶太公墓。該公墓於1904年初至1973年都一直是新加坡為數不多的猶太人墓地,但是,該地點於1985年被清理和搬遷,為地鐵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據說為了建造地鐵大規模挖掘墳墓帶來過超自然後果。維修人員在夜裡值夜班的時候甚至聲稱看到攜帶棺材的守墓者。不知道是真是假。
多美歌
另一個不得不為新加坡地鐵施工讓路的猶太人墓地是多美歌地鐵站現在的所在地。該公墓建於1841年,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倖存了下來。直到1903年,這裡一直是猶太人的墓地。
公墓里埋葬了大約160具猶太人屍體,大部分為巴格達迪猶人,他們是阿拉伯人。1983年新加坡政府收回土地進行開發,該墓地也搬遷至蔡厝港。
中峇魯
中巴魯的「 中」(Tiong)其實就是來自閩南語裡的「冢「,也就是 墳,而Bahru是馬來語「新」的意思。中峇魯也就是「新墳」的意思。
中峇魯地區以前就是一座墳山,這個墳山叫做「恆山亭」。墳山的核心地帶是現在的新加坡中央醫院。
1925年之後,英國殖民政府把中峇魯地區的墓地和附近的居民遷走,在這裡興建住宅用地,在1960年代,新加坡政府在中峇魯建造了第一批政府組屋。
大巴窯
大巴窯所在位置,曾經是新加坡的比達達里公墓。它曾經為基督教,穆斯林,印度教和僧伽羅人社區提供服務,並在1907年至1972年之間接受舉行葬禮。
新加坡政府在1998年的土地使用總體規劃中將該區域指定為開發區域。在2001年至2006年期間,挖掘了所有已知的墳墓,包括58000個基督教墳墓和68000個穆斯林墳墓。大多數基督教墳墓都沒有人領取。穆斯林的遺體被重新埋葬在蔡厝港公墓,2008年3月24日至29日之間,無人認領的基督徒遺體被火化,其骨灰散落在海上。
淡濱尼
淡濱尼社區,現在配套非常完善。也是很多人買房的首選區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淡濱尼地鐵站所在的位置曾經也是一個墓地。
和前面幾個建在墓地上的地鐵站一樣,淡濱尼地鐵站也傳出鬧鬼的傳說,有人說在深夜搭乘地鐵的時候,看到一個曾經跳鐵軌自殺的男子的靈魂。簡直是細思極恐。
通心粉們,看了新加坡這鮮為人知的歷史,是不是覺得後背涼颼颼的呢?你住在新加坡哪個區?知道該區域的哪些歷史故事呢?戳「留言」說說吧~
- The End -
熱乾貨:全面的留學移民政策
冷知識:有趣的奇葩百態獅城
新鮮事:及時的坡島熱門新聞
#今日匯率
1 新元 = 4.6865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2133 新幣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