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新加坡實施小學離校考試(PSLE)等級制的第一年,考試成績將在明天(11月24日)放榜。本文作者是資深PSLE華文老師及DSA升學指導,他給大家分享了等級制度的錄取過程、填報志願策略等乾貨,不妨一讀。
等級制度下的錄取過程
中學錄取是以學生為主體,等級制仍然是以PSLE成績為最重要的錄取依據。我們用下面高度簡化的例子來說明錄取是怎樣進行的:
4分的同學有第一優先權,一定會被第一志願錄取。
然後排5分的同學,根據教育部(MOE)公布的各中學指導性分數線(Indicative PSLE score range),5分同學也都能被第一志願錄取。
然後排6分同學,假設全國6分的同學共50個,其中有30個報A校,A校現在還剩20個名額,那就有10位6分同學不會被A校錄取。哪些同學被錄取由下面的「定奪標準」 決定。
接下來排7分同學,假設全國7分的同學共50個,其中部分7分同學第一志願報A學校,第二志願報B校;部分7分同學第一志願就報B校。此時A校名額已滿,報B校的7分同學一共40人,而B校現在有30個名額,在其它條件同等的情況下,第一志願報B學校的7分同學是有優先權的。
定奪標準
首先是高華成績:高級華文成績有三個等級—1分 (及格pass) , 2分(優異merit)或 3 分 (特優distinction) ,高華的分數只有在申請華文特選學校 (SAP Schools) 時才可以使用,等級分相同的情況下,華文特選學校按照以下順序錄取高華同學:
v高華特優> 高華優異>高華及格
如果等級總分和高華成績完全相同,依次按照以下標準錄取:
1. 公民身份
2. 選校順序
3. 電腦抽籤
值得注意的是,等級制下雖然考慮志願順序,但只在分數相同的情況下才考慮,分數高一分,仍然是有錄取優先權的。
等級制下填六個志願的一般策略
今年是等級制第一年,沒有往屆分數線可以參考,但是MOE公布了各中學指導性分數線 (Indicative PSLE score range) 。指導性分數線是把2020年各校最終錄取學生的成績轉化為等級分得出的結果,換句話說,如果2021年考生填報志願的方式和對學校的偏好與2020年基本相同,最終每個學校的分數線將和指導性分數線高度吻合。MOE也預估今年實際分數線應該不會和指導性分數線相差太多,最多上下1分。 (不同年份之間題目難度和學生表現差異而帶來的對於整體成績的影響,MOE在評卷過程中,會通過moderation這一程序調整,把這些影響降到最低。)
基於以上分析,建議大家考慮以下填報策略:
以MOE公布的各中學「指導性分數線」為最重要參考依據。目前並沒有比「指導性分數線」更可靠的數據。
要考慮今年「志願順序」這一新增錄取標準。在同分的情況下,放在第一志願的同學有優先權。
幾個志願之間要拉開一些距離,以免浪費志願,最後放一兩個保底志願(比「指導性分數線」低3分左右),因為如果分數沒到六個學校的任何一個,教育部有權隨機分配。
舉個例子
以等級分10分為例:風險偏好者,第一志願可以報9分的學校,在 淡馬錫初院/維多利亞的O班/英華O班 等選項里選擇一所 (非風險偏好者,可以直接報10分的學校) ;第二志願建議放一所10分的學校,比如聖約瑟O班,因為你把聖約瑟放在了第二位,錄取優先級低於放在第一位的同學,可能要抽籤;第三第四志願可以放11或12分的學校,比如中正或武吉班讓政府中學,被錄取基本沒有懸念;第五第六志願在12或13分的學校里選擇,確保是自己可以接受的。
了解各校具體情況
「白皮書」是了解每個學校的最佳信息來源。
https://www.moe.gov.sg/-/media/files/secondary/2021/2021-s1-information-booklet-low-res.pdf?la=en&hash=617098FF7EA14E0E5D6DC0EFBDDAA92EE9B279A7
白皮書包括以下信息:
學校地址電話網站
學校願景
辦學宗旨
辦學理念及特色
學校提供的基本課程
學校提供的特殊課程
學校提供的課外活動種類(CCA)
學校附近的巴士服務及地鐵站
學校類型(自主/自治/政府 男校/女校/混校)
學校提供的母語課程
附屬小學(升入該中學有優惠)及附屬初院(由這所中學通過O水準考試升入該附屬初院有優惠)
指導性分數線(包括附屬小學入學分數線)
其他常見問題
附屬關係(affiliation)優惠錄取分
附屬關係優惠錄取的政策,要求把該學校放在第一志願才能享受優惠。如果中學有IP和O班,只有報讀O班才能享受附屬關係優惠。換句話說,南洋女中是唯一一所可以享受附屬關係優惠的IP學校。
***各種複雜的小學與中學,中學與初院的附屬關係請仔細參考白皮書。
IP還是O?
IP學生不需要參加O水準考試,一口氣讀六年。少了一次國考的壓力,孩子有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去嘗試不同的課程組合,摸索自己喜歡的東西。IP教學方式也比較靈活,中學階段 (中一到中四) 不以應試為目的,適合比較自律的孩子。O班教學比較有系統,注重基礎和反覆練習,為O水準考試做準備。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雞頭還是鳳尾?
因人而異。有研究表明,哈佛墊底的5%的畢業生,最終發展不如「次一流」學校的好學生。所以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還是需要考慮的,讓孩子進入一個能培養自信心的環境很重要。
男校女校還是混校,哪個更好?
教育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分歧。有研究顯示男女分校的教學,男生的文科平均成績和女生的理科平均成績會比混校好 (原本這一性別不擅長的科目) ,因為不需要承受來自異性的壓力;男校女校也可以根據單一性別來設計適合這個性別的活動。
但是另一派觀點認為,混校是更加接近真實社會的環境,教育的宗旨是為孩子步入社會做準備,混校可以讓孩子更早地了解如何與異性相處。
(本文作者陳晗:資深PSLE華文老師及DSA升學指導)
如果你想要獲取新加坡教育的最新資訊,歡迎掃碼加入「新加坡教育群」
編輯:XXJ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