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卫生部通报,11月23日新增确诊病例1782起,含社区病例1754起、客工宿舍病例21起,境外输入病例7起,累计25万5431起。
今天是星期二;星期二数据一般相对星期天、星期一要高。
今晚通报死亡病例5起,年龄介于62岁至92岁。
本期报道包括:
一、“东盟—中国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召开,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二、确诊病例增长率降至0.79,ICU占用率升至53.5%
三、昨晚通报5起死亡病例,其中一人无基础病,未接种
四、总体病死率维持在0.263%,社区病死率维持在0.392%
五、ICU插管病危病例有二人已接种加强针
六、未接种疫苗年长者病死率是完成接种同龄人的43倍
七、ICU和输氧人数升至296人,ICU病危插管升至62人
八、普通病房人数升至1125人,占用率升至68.2%
九、社区护理中心(方舱医院)在治/隔离降至1万6705人
11月22日上午,“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召开,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东盟 (中国称“东盟”) 其他八个国家领导人与中国最高领导人通过视讯进行对话,并共同宣布:
建立东盟—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图源:新加坡总理公署)
李显龙表示,尽管在疫情期间,东盟与中国关系进一步加强。
他说,“随着我们走向疫后复苏,东盟与中国是时候商讨安全、逐步恢复跨境旅行了。”
中国是第二个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新加坡欢迎这项进展。
第一个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是澳洲。
李显龙在脸书发帖说,“东盟和中国把双边关系提升了一个层次,成为全面战略伙伴,这将是富有意义、实质且互惠互利的,我对此具有信心。”
李显龙也说,最近中美之间的高层互动对区域和平和稳定有积极作用。东盟和中国也应该继续为南中国海局势做出努力。
11月19日,在英文版《环球时报》的一篇访谈中,《新加坡眼》董事长许振义博士说,对东盟—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有所期待。
许振义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能加深东盟与中国在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更深一步合作,包括贸易与投资、互联互通、人文交流、文化与教育合作、科学与技术合作,以及在传统和非传统威胁方面的合作,例如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公共健康等。
中国的五个建议
2021年11月22日上午,在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之后,中国最高领导人对未来的中国东盟关系提出五点建议。原文抄录如下:
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
第一,共建和平家园。和平是我们最大的共同利益,也是各国人民最大的共同期盼。我们要做地区和平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携手应对威胁破坏和平的各种负面因素。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国际和地区的事大家商量著办。中方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愿同周边邻国长期友好相处,共同维护地区持久和平。中方支持东盟建设无核武器区的努力,愿尽早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
再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
第二,共建安宁家园。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明,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孤岛,普遍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中方愿启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包括再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再向东盟抗疫基金追加500万美元,加大疫苗联合生产和技术转让,开展关键药物研发合作;帮助东盟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深化防务、反恐、海上联合搜救和演练、打击跨国犯罪、灾害管理等领域合作。要共同维护南海稳定,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再提供15亿美元发展援助
进口1500亿美元农产品
提供1000项先进适用技术
第三,共建繁荣家园。我不久前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契合东盟各国发展需要,可以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协同增效。中方愿在未来3年再向东盟提供15亿美元发展援助,用于东盟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中方愿同东盟开展国际发展合作,支持建立中国-东盟发展知识网络,加强减贫领域交流合作,促进均衡包容发展。尽早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合作,共建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中国愿进口更多东盟国家优质产品,包括在未来5年力争从东盟进口1500亿美元农产品。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欢迎东盟国家参与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方将启动科技创新提升计划,向东盟提供1000项先进适用技术,未来5年支持300名东盟青年科学家来华交流。倡议开展数字治理对话,深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