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2例!新加坡考虑年底再放宽措施,合力追踪器或被取消!部长:重回严格防疫管制是“最后方案”!

2021-11-24     于晏     19066

专家建议:

SafeEntry和合力追踪或被取消

最近本地公共卫生专家表示,SafeEntry和合力追踪已经不适用于新加坡现有的疫情状况,可考虑取消。

在早期疫情大流行时,为了追查和快速辨认密切接触者,这套系统作用明显。 但现在,因为密切者受到的隔离远没有之前那么严格。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古阿烈(Alex Cook)副教授就认为, 继续使用系统追查下去似乎已经失去了意义。

1782例!新加坡考虑年底再放宽措施,合力追踪器或被取消!部长:重回严格防疫管制是“最后方案”!

新加坡传染病专家淡马亚教授也表示支持,认为疫苗的高接种率导致的新冠死亡率下降, 让新冠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高传染性却不那么致命的疾病,追踪接触者的紧迫性现在看来并不高。

不过,卫生部则表示 无论是SafeEntry,还是TraceTogether,目前都有助于当 局根据数据向密接者发布健康风险警告(HRW)。 这对于提醒民众自主防疫,仍旧 意义重大。

本地知名医生梁浩楠,则表示“合力追踪”的主要功能虽然对于已经接种疫苗者已经无关紧要,但对于那些依然未完成疫苗接种、以及那些容易感染新冠的人来说,依然有效。 因此, 他预计在每日感染人数进一步下降后,政府或许会考虑不再强制使用这套系统。

对于合理追踪器是否应该取缔,网友们意见不一。部分网友认为,现在它基本没什么作用力,不如直接取消了。也有的网友觉得应该继续佩戴,这样能知道自己是加强还是照常防疫!

1782例!新加坡考虑年底再放宽措施,合力追踪器或被取消!部长:重回严格防疫管制是“最后方案”!

1782例!新加坡考虑年底再放宽措施,合力追踪器或被取消!部长:重回严格防疫管制是“最后方案”!

疫情下的新加坡

3大“刹车器”已见效

早在本月月初,卫生部长王乙康就在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记者会上提及:新加坡与冠病共存路上的三大刹车器已经生效。

王乙康表示,在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共存的平衡状态之际,“冠病疫情就像是骑着自行车下坡,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它的速度会越变越快,直至你失控撞车。因此我们必须踩刹车,让自行车以可控速度下坡,直至安全抵达目的地。我们用了三大刹车器: 安全管理措施、接种疫苗与追加剂,以及边境管控 。”

目前新加坡关于让大家戴口罩等安全管理措施、疫苗接种率、追加剂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新增确诊有所减少,加护病房形势也有所好转。可见, 疫情下骑着自行车下坡的新加坡,三大刹车器已经生效 。

1782例!新加坡考虑年底再放宽措施,合力追踪器或被取消!部长:重回严格防疫管制是“最后方案”!

1782例!新加坡考虑年底再放宽措施,合力追踪器或被取消!部长:重回严格防疫管制是“最后方案”!

日增确诊回落明显,

医疗资源趋于稳定

这点也能从最近的疫情数据中反映出来,自从10月30日,单日新增病例超过4000例,达到4248例后, 最近这20多天新增一直徘徊在3000-4000这个区间。

最近一周,新增确诊的病例也在呈逐步递减的趋势, 从3474例到昨天的1461例,新低不断被刷新。

死亡病例回归个位数,下落趋势明显。 从卫生部数据判断,医疗资源占用情况保持稳定态势,没有出现挤兑迹象。

1782例!新加坡考虑年底再放宽措施,合力追踪器或被取消!部长:重回严格防疫管制是“最后方案”!

1782例!新加坡考虑年底再放宽措施,合力追踪器或被取消!部长:重回严格防疫管制是“最后方案”!

距离部长联合发布新常态4个月后,

重要指标均一一完成,

摘除口罩成最后一道防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新加坡虽然疫情反复,疫苗有效率至今惹人争议,但新加坡依旧会迈向新常态!

7月28日,新加坡部长联合声明,新加坡将坚定不移地走向新常态。截止到目前,时间已经过去了4个月左右的时间,新常态的重要指标均已完成。

新常态1:新冠患者可以在家康复

为与新冠共存,将其看做流感一样的地方流行病,新加坡展开了“自助”式防疫,自己在家检测+呈阳性后自己在家隔离+这个期间还需要自己上网登记信息,将社会责任感放大到极致。居家康复作为既定模式,从11月10日起,居家康复计划最低年龄限制将从5岁降至3岁。

新常态2:无须大规模追踪隔离密接者

随着新加坡疫苗接种率的提高,进入“与病毒共存”的阶段,相关部门也不会再追踪每起病例,找出感染源头以期铲除病毒。卫生部长王乙康表示新加坡将不会仔细问确诊者行动轨迹,不会尝试找出同其他病例的关联性。

新常态3:将更关注得病后的情况

与其关注确诊病例,卫生部更关注重症的发生,感染后儿童罕见疾病的分析也是目前的重点。

1782例!新加坡考虑年底再放宽措施,合力追踪器或被取消!部长:重回严格防疫管制是“最后方案”!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