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大馬吉打州政府宣布,州內各地方政府不再批准和更新賭博中心的商業執照,以向零賭博州邁進後,引起了各種爭議。一些政治領袖擔憂,若合法博彩被禁止,將變相讓非法賭博業獲利。
據《透視大馬》專題報道,大馬賭博風氣在近年受疫情影響下,尤其是非法賭博活動更加猖獗。在這網絡發達及人手一機的年代,最小的年輕賭徒年僅15歲,他們欠下的賭債可去到30萬令吉。
報道指出,戒毒組織中心負責人受訪時說,助長線上非法賭博的原因疫情太無聊,或收入減少嘗試另找機會,加上網絡賭博廣告無孔不入,「方便」下注,無需很多賭本就可開賭,讓人容易陷入其中。
網絡廣告無孔不入 鄰恩復興教會戒賭事工主任朱志昌說,年輕人視手機如命,這兩年求助的賭徒年齡越來越年輕,而且有些收到的求助個案中,還是以年輕賭徒占大多數。
「也因如此,網絡賭博瞄準機會,廣告無孔不入,吸引賭徒的目光。而且網絡賭博無需很多賭本就可開始遊戲,起初也會讓賭徒贏點甜頭,令當事人很快沉迷其中。」
他說,今年平均每個月接獲10多宗求助,至今已經處理超過百宗個案。在所接獲的個案中,年僅15歲賭徒的欠債數額,就達到10萬至30萬令吉不等。
他提及,該戒賭會今年接獲的求助個案,超過50%都是年輕賭徒,即15歲至20歲左右,30至50歲以及60歲以上各占20和30%,當中以男性賭徒居多。
報道也訪問柔佛新山的得力戒賭會負責人林添錦。他告訴《透視大馬》,該戒賭會成立3年,疫情前賭徒多數都是到雲頂賭場或賭萬字而沉淪賭海。
「但今年,80%的賭徒都是涉及網絡賭博和20%則是非法萬字。至於賭徒性別,男女皆有,包括家庭主婦和少女。」
他說,在處理求助者個案時發現一個共同點,大部分賭徒都是因覺得疫情太無聊,或收入減少嘗試找機會而沉溺賭博。
他強調,賭博不是華人文化,但是一般上家庭過年過節,大人小孩都各自賭,導致從小培養了賭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