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很重視普及教育,為所有的學生提供至少10 年的普通教育。12年制基礎教育是指小學6年+中學4年+初院2年。
小學分類
新加坡小學學校共分三種類型:政府學校、私立學校、國際學校。
政府小學有200多所,在小學階段有4門必考科(母語、數學、英文、科學)、音樂、美術、體育、CCE(公民教育)、CCA(課外輔助)課程。P1、P2沒有科學課程;大多數學校從P3開始選擇CCA;高年段有性教育課程,家長如果不願意在學校學習,也可以申請不參與此課堂而選擇在家完成。教育部為每個小學都建立了網站學習平台,並提供人手一台I pad,學生免費登錄使用。
私立小學目前有一所教會學校,核心課程要求與政府學校保持一致。
國際學校有20多所,硬體設施先進、學生教師國際化程度較高、教學質量亞洲最好。因為國際學校小學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所以屬於各有特色、百花齊放的情形。
單性別學校
新加坡小學、中學有單性別學校,即男校、女校,就是只招收男生、女生的學校。新加坡150所中學,其中男校8所,女校15所。而頂尖中學裡,多數是單性學校。到了初級學院(視為高中)就都是混合學校了,這點與英國不同。
單性別學校有其優勢:
1、學校可以根據男生女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合理的分開培養,為其尋找最適合的教學和生活方式,因人制宜施以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單性別學校可以有效消除社交壓力而產生的不必要的緊張感,讓學生在上課期間可以毫無顧慮全身心投入學習,更有利於集中注意力。
小學學業半天制
新加坡政府中小學的學生每天是半日制課程+素質型的課外活動(CCA課程,後面會介紹。可以說,新加坡的教學,真正體現了「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把教學方式落實在「學而思之,思而學之」上,透過這種真正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精神。
家長會
集體式家長會
每年開學後第2周,學校會召開全校學生家長會(大都是晚上),家校平台提前通知。學校根據家長回執數量準備適量的飲品、餐點以迎接下班趕來的家長。首先是校長主講,介紹學校的價值觀、文化、使命、學校的殊榮等等;接著各年級主管及班主任和教師帶領家長去到分會場,介紹本年度的學習計劃及注意事項。
有重要事項,學校會組織針對性的集體家長會,比如六年級的評分制度變更等等。
1對1式家長會
第2個學期、第4個學期期末(5月末、11月中旬)會進行1對1形式的家長會,家長在家校平台提前預約與各科老師的見面時間,10分鐘一個時段(頗有秒殺搶購的感覺)。這種方式既有私密性,又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
提示:家長會現場各科老師在不同的教室,所以如果預約多科老師,中間至少要預留出一個時段以便去另一間教室找老師。
體育課
一般學校每周都有3節體育課,每節課30分鐘,體育課的活動項目包括籃球、足球、跳高、跳遠等,有些教學設施較好的學校還有專門的室內體育館,學生可根據興趣選修業餘體育課,如柔道、攀岩等。低年級的學生因身體條件所限,體育老師會安排一些非激烈對抗的田徑運動,高年級的學生則會選擇籃球、足球等有較多身體碰撞的競技運動。
除課程表上的固定設置外,新加坡的中小學裡還有各種學生自發組織的課餘體育小組,在結束了一天的課程後,進行1—2小時的體育鍛鍊。
CCA課程介紹
新加坡學校CCA 項目很多,總體上分為四大類:體育活動團體、制服團體、表演藝術團體、協會和學會團體。應有盡有,而且是教育部撥款學生免費學習的。CCA有完善的評價機制,並且中學的CCA與升學相關聯。
小學畢業後繼續升學
依據小六會考PSLE成績,
1.前5%的學生可以參加直通車計劃(Integrated Program)。這些學生被認為有足夠的實力進入大學,所以會接受6年的課程(4年初中,2年初級學院),中途不需要分心準備O水準考試,直接在中六結束時參加A水準考試。
2.50%左右的學生升入快捷班(Express Stream,4年),中四結束後進行O水準考試。
3.20-25%的學生進入普通學術班(Normal Academic),在中四結束後參加N水準考試,合格後升入中五再參加O水準考試,成績優異的進入初級學院(JC,相當於高中),大多數會接受職業技術教育或者直接工作。
4.15-20%的學生進入普通工藝班(Normal Technical),中四結束後參加N水準考試。極少數人可以通過N水準,然後再讀一年參加O水準考試。
5.還有一少部分學生小六會考成績太差,可以留級重考,也可以直接進入技術學院學習(北爍學校或聖升明徑學校)。
PR福利及時拿
當前,留學生申請新加坡永久居民的條件:
1、居住2年以上(本地在讀學生);
2、參加過至少一項國考(PSLE/N/O/A考試)或者IP學校。
小學畢業會PSLE考屬於國考,憑藉成績單,申請PR,學費、醫療、未來的就業、購房等福利多多。
新加坡教育從小學開始,逐步分流,因材施教。每所學校都是好學校。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