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物價又要上漲了!
貿工部預計,明年上半年的外部通膨壓力將保持在高水平,本地物價可能因此上漲。
什麼是外部的通膨壓力?
外部的通膨壓力主要源自於全球能源和食物商品價格上漲,以及全球工業和交通樞紐所面對的供應瓶頸情況。
例如今年8月份,本地的消費物價指數年比上升2.4%,比7月略微放緩0.1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食品價格上漲,加上零售和其他物品成本跌幅較小,推高了核心通膨率。不過,私人交通成本漲幅放緩,抵消了核心通膨率的漲幅。
總的來說,8月份的核心通膨率上漲0.2%;整體消費物價指數則起0.5%。
從全年來看,今年的通膨率將維持在2%,明年的通膨率將平均達到1.5%到2.5%之間。如果明年的外部通膨情況將持續加劇,本地勞動市場持續復甦也帶動薪金增長。此外,隨著本地疫情持續穩定,消費者的需求增加,但生產力提升無法完全抵消企業成本上漲的情況,導致企業可能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本地的經濟恢復情況還不錯。
貿工部預測,本地經濟今年將擴張約7%;明年增長會放緩到3%到5%之間。
根據經濟報告指出,本地經濟上一季年比擴張7.1%,是前一季增幅的約一半。各領域的增長都放緩,製造業的增幅為7.2%;建築業66.3%;服務業6.3%。
考慮到經濟今年頭三季的表現、海內外的經濟和疫情發展形勢等因素後,當局預測,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將接近6%到7%預測的上限。
至於明年,高疫苗接種率和施打追加劑的工作進展順利,將有助於我國繼續逐步放寬防疫限制和邊境管制,各經濟領域預料將復甦或持續擴張。
不過,各個領域的復甦步伐將不一致。
由於全球旅遊需求將需要時間恢復,本地主要依靠外國遊客來源,旅遊限制可能持續一段時間,航空和旅遊相關領域預計將逐漸取得復甦。總的來說,當局預計這些領域明年的情況將繼續低於疫情暴發前的水平。
另外,一些面向消費者的領域也會隨著本地防疫措施的放寬而復甦。此外,隨著邊境限制放寬,更多外勞能入境,建築、海事與岸外領域預料也將持續復甦。
與此同時,東南亞經濟體預料將加速增長,但美國、歐洲和中國的增長預計將放緩。此外,冠病疫情、供應量受干擾、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等因素也將繼續對全球經濟構成下行風險。
綜合考慮所有因素後,預計明年的經濟增長將放緩,但仍高於疫情前的水平。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