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症者也會有「長期冠病」後遺症 武漢有些康復者一年後仍難以入睡

2021-11-26

各國政府一直安慰國人,無需對冠病感到恐懼,打了疫苗的我們,即使染疫也是輕症,跟普通傷風感冒沒兩樣,休息幾天又是龍馬精神一條好漢。

不過,武漢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使是輕症患者也會出現「長期冠病」(Long COVID)症狀。三分之一的康復者在確診冠病近一年後,仍出現睡眠困難、氣喘、疲勞和關節疼痛等後遺症,甚至是焦慮和抑鬱等心理問題。

此前的大多研究都只證實了中度症狀患者和重症患者才會出現「長期冠病」後遺症,然而武漢的這個最新研究卻刷新了大家的一些認知。

用作收治輕症的武漢方艙醫院。(法新社)世界衛生組織今年10月公布長期冠病的定義。長期症狀包括:持續呼吸困難、疲勞、抑鬱及認知功能障礙。症狀通常在確診或可能感染病毒後的三個月內陸續出現,並持續至少兩個月。

中國《醫學前沿》期刊11月23日刊登一篇武漢協和醫院團隊發表的論文。這篇題為「冠病確診1年後的後遺症評估」的論文,重點研究冠病對非重症患者的長期影響。

研究對象是去年1月29日至4月1日期間,武漢協和醫院和方艙醫院所收治的120名冠病患者。

儘管這項研究的樣本很小,但他們是全球首批感染後康復的人,所感染的是冠病最原始(沒那麼毒)的病毒株。

在120例冠病出院患者中,104例(86.7%)為非重症病例,16例(13.3%)為重症病例。

研究發現,近三分之一的非重症病例出現:

  • 睡眠困難
  • 氣喘
  • 疲勞
  • 關節疼痛等症狀

其中,睡眠困難有52例,占43.3%;氣喘有49例,占40.8%;疲勞有43例,占35.8%;關節疼痛39例,占32.5%。

56%以上的康復者在感染近一年後,肺部斷層CT掃描中仍顯示異常:

  • 磨玻璃樣混濁
  • 支氣管擴張
  • 結節
  • 纖維化

與此在康復者出現症狀6個月後進行的研究相比,康復者的雙側肺部病變體積明顯較小。這表明,儘管有些患者的影像學表現異常,但損傷強度很小,病灶仍在癒合中。

此前,一項針對沙斯進行的,為期15年的隨訪研究表明,沙斯引起的肺間質變化和肺功能下降可以得到成功治療,兩年內可實現明顯恢復。但對於冠病來說,肺功能是否可以恢復,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肝腎功能方面,少數康復者的肝腎功能存在異常。研究人員認為,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急性損傷後,損傷會持續存在,這有可能是由藥物或營養過剩等因素引起的。由於沒有感染前的肝腎功能檢查結果可用來比較,因此不能完全將肝腎功能異常歸因於冠病,仍需進行長期的後續觀察。

2020年2月,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被改造成方艙醫院。(路透社)此外,康復者的心理問題也不容忽視。

研究發現,相當一部分出院患者出現了焦慮或抑鬱症狀。通過漢密頓焦慮量表和抑鬱量表得知,有50名(41.7%)患者出現焦慮症狀,45名(37.5%)患者出現抑鬱症狀。

他們的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這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病毒感染造成的肺部損傷、長期隔離和疫情造成的焦慮。

(網際網路)最早暴發冠病疫情的中國,尚未公布有關「長期冠病」症狀的大規模研究數據與結果。

今年8月發表在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對武漢金銀潭醫院約1200名冠病康復者進行了調查。

該醫院在疫情爆發期間收治的絕大部分是重症患者。中國研究人員公布說,20%至30%的中度症狀患者和54%的重症患者在出院一年後,仍有肺部問題。

哈佛大學的研究也發現,與未曾染疫的人相比,有冠病病史的人更常診斷出罹患糖尿病或神經系統疾病。

有部分研究指出,長期後遺症在接種疫苗後,將隨著時間推進而有所緩解。

然而,冠病毒株一變再變,其症狀也各有不同,長期冠病症狀會隨著病毒的變異而變得更嚴重嗎?更持久嗎?

目前有關冠病後遺症的研究實在太有限,我們與冠病共存時,仍要對它敬三分。


相关文章

  • 緬甸軍政府延長停火至本月底 確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持續有效
  • 千人擠爆峇淡島招聘現場 推擠中數人掉溝渠
  • 馬國沙巴民宅前發現棄嬰 紙箱上留言:請照顧我孩子
  • 清邁五星級酒店大火 火焰沖天建築燒成灰燼
  • 譴責克什米爾襲擊事件 巴基斯坦分離主義政黨也將矛頭指向印度
  • 鑒於全球貿易和關稅不確定性 馬國國行:需調低經濟增長預測
  • 疑手滑多按一個零!馬國買家標車牌6900令吉變6萬9000令吉
  • 星巴克首次登陸冰島 馬國公司將開兩分店
  • 意外不意外? 盤點提名日的幾顆震撼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