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早,聚英小學和先驅小學這兩所即將合併的小學舉辦了聯合慶祝活動,新校徽、校服、校旗和校歌也在活動中亮相。
聚英小學
新加坡教育部今年4月宣布,八所小學將合為四所,多數受影響的學校將在2023年合併,位於裕廊西的聚英小學和先驅小學則提前在明年合併。
這是為了配合地鐵裕廊區域線工程路線圖的修改,先驅小學的地段明年將交給陸路交通管理局。
聚英小學和先驅小學在明年合併後,將先暫用聚英小學位於裕廊西91街的校舍,並計劃於2025年搬遷到登加市鎮的新校舍,屆時將成為登加新鎮的第一所小學。
合併後,學校的英文名字將保留為Pioneer Primary School,但華文名字將會是聚英小學。陸惠玲也將出任合併後的聚英小學的新校長。新學校將會有約1100名學生,其中700多名來自先驅小學,其餘的是聚英小學學生。
中小學合併
根據教育部安排,八所小學和十所中學將在2022到2024年之間進行合併。
小學:
聚英小學和先驅小學
友諾小學和德樂小學
華苑小學和史丹福小學
光洋小學和城景小學
中學:
育青中學和平儀中學
蔡厝港中學和德惠中學
勵進中學和群立中學
光偉中學和東林中學
福春中學和輔廉中學
除了能迎合社區需求,也能確保學校有足夠的教育,以及課程輔助活動,讓學生享有豐富的學習體驗。
教育部會同所有將合併的學校緊密合作,確保學生和教職員能順利地渡過合併的過程,並為合併後的學校建立認同感。
合併原因
實際上,一言以蔽之,新加坡教育部做出這項關鍵決定,最大的原因還是入學率持續走低!
在新加坡,目前有一些學校因為入學率低,導致課外活動(CCA)和一些標準的教學計劃都無法實現,有太多固定CCA團體無人可招,出生率的持續下降導致有一些學校的班級規模和學生人數出現了斷崖式下滑,合併在所難免。
當然,合併也有許多現實考慮,比如節約政府開支、減少教師崗位需求、保證學校規模,維護學生的利益等等,但主因還是因為學生人數在減少,尤其是專科院校學生的人數,在連年走低。
合併影響
學校數量減少並不意味著政府學校不招收外國學生,而是說每年參加AEIS考試的學生越來越多,相對考過的難度就會大些。
政府的用意很明顯:為確保一貫的教學質量,情願讓政府中小學合併,也不降低外國學生的入學門檻。
不過教育部也強調,無論學校合併減少與否,教育部會根據實際需求,多收學生。只要你符合入讀要求,一定能順利升學。
家長義工
對於新加坡小學入學申請,家長可以通過在報名前一年加入本校義工(不少於40小時)來獲取2B階段的報名資格,但在疫情期間這樣的行動受到了限制。
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National Volunteer and Philanthropy Centre,簡稱NVPC)昨日發布由超過2000人參與的個人捐贈調查(Individual Giving Survey)。
結果顯示,線上義工人數有增長的趨勢,疫情期間線上義工增加了29%。
調查也發現更多新加坡民眾通過非正式途徑,自動自發地參與義工活動及進行捐款。通過非正式途徑做義工和捐款的人分別增加了1.6倍和2.8倍。
不過,除了社會服務領域,教育、醫療、青年,以及宗教等領域的義工參與率都有所下滑。整體捐獻率也下降了19個百分點。
對於家長來說,未來或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學校事務,為自己的孩子爭取更多的機會。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