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領導人峰會核准,從2023年起,達成向大型跨國公司徵收15%的全球最低公司稅率的初步協定。此條例適用於全球營收超過7億5000萬歐元(約12億新元)的大型跨國企業。這意味著在未來G20新稅率的大環境下,新加坡將會一步一步調整現有吸引外資現有的優勢政策,以創造就業並維持高效的競爭優勢。
新加坡對於新的稅收格局將靈活面對
全球最低公司稅率是顯著改變,但預計對新加坡衝擊不大。尤其是金融業並不包括在協議內,而新加坡金融業以吸引國際業者投資而聞名,特別是批發銀行、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此外,船運也不包含在最低稅率協定中。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表示,15%的最低稅率意味著稅收減免(tax relief)的吸引力將逐步減弱。但由於其他稅收管轄區也可能受到相同規則的約束,競爭環境相對公平,或許最低公司稅的影響不應被誇大。未來的吸引政策需遠離稅務範圍,稅務專家建議可通過津貼代替一些稅務優惠來吸引投資,但具體細節要視最低稅率將如何實行。
這一新格局將影響新加坡通過稅率獎勵和津貼等方式吸引投資的方式。新加坡必須探討如何調整這些措施,以及探討如何繼續吸引企業到新加坡投資,以創造就業和保持新加坡的競爭力。
新加坡將評估津貼計劃以加強吸引外資
最低稅率表明其他國家地區無法以低稅率吸引公司,非稅務因素則變得更加重要。新加坡須審視提供給受影響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重新評估是否以及如何對這些公司徵稅,以保障稅收基礎。政府機構也將會重新評估津貼和支持計劃,並與需要從現有稅收津貼計劃過渡的公司密切合作。這說明未來企業可能會有更多渠道獲得非稅收領域的支持。不可忽視的是,新加坡現行提供多種稅務津貼降低有效稅率,例如發展與擴張優惠計劃(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Incentive,簡稱DEI)、全球貿易計劃(Global Trader Programme)和先鋒服務企業優惠(Pioneer Service Companies Incentive,簡稱PC-S)等。其中DEI優惠稅率為5%,最長可達10年;GTP優惠稅率高達5%或10%;PC-S可達到5至15年的全額免稅。此外,對於特定企業開支,政府支持企業享有扣稅或資本津貼,如研發、收購某些固定資產的資本投資。
通過繼續加強現有的優勢,在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和融資以及金融科技等領域提高能力,新加坡能繼續吸引新的投資和人才。同時,業內人士預計最低稅率對新加坡稅收的影響為中性,甚至可能是積極的,因為跨國企業的有效稅率的提高,彌補了整體稅收基數變小。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義大利出席G20峰會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無論政策如何變幻國家和跨國企業之間的互動性質本質上並不會改變,各個國家會開拓新途徑,增加自身吸引力,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投資和項目。吸引外資的挑戰不僅在於經濟競爭力。如何確保在供應商態度轉變或供應鏈上出現突髮狀況時不會陷入受制局面,也涉及國家戰略及社會安全考量因素。新加坡對外國直接投資的吸引力十分全面。雖然稅收競爭力在未來某種程度上可能會被影響,但新加坡仍具有其他不可比擬的競爭優勢,如優秀的基礎設施、熟練的勞動力、經商便捷和高效的政府,以及高度連接和充滿活力的經濟環境等。
本文內容參考文章連結:
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singapore/story20211116-1213854
*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