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認真審視我們制度中的缺陷,而不是簡單地說『我們在新加坡有優秀的精英制度。我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精英社會之一。因此,什麼都沒有改變。」
Banyan Tree Holdings 的創始人兼執行主席何權平 (Ho Kwon Ping) 分享他對新加坡經常討論的精英制度的看法。 作為政策研究所 2014 年首屆 SR Nathan 研究員,Ho 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新加坡未來 50 年的演講。他的最後一次演講是關於精英管理和階級界限固化的問題。
這樣說,我認為新加坡的現實是,我們是世界上少有的為我們擁有非常強大的精英制度而感到自豪的國家之一,與許多其他有腐敗,或公然歪曲和扭曲精英管理事情的國家相比。我們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精英制度,以至於你不能利用政治關係,不能利用財富,以及其他東西來扭曲精英結構。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精英制度正在磨損。一方面,儘管我們擁有結構上近乎完美的任人唯賢,但實際上,它不再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任人唯賢。最終的結果是,我們開始了一個根深蒂固的精英階層,這種精英可以自我延續。
(圖片來源網絡) 另一面任人唯賢的陰險諷刺是那些在任人唯賢中取得成功的人認為他們完全靠自己實現了這一目標,這是不正確的;這通常主要取決於你上過的學校,你的父母是否受過大學教育,某種程度的聯繫。
但精英管理的敘述是,在這樣的系統中,成功者天生就靠純粹的「功績」不是運氣,不是人脈等。
(圖片來源網絡)
然而,在所謂的精英制度中,如果你沒有在精英制度中「成功」,比如在新加坡,你通常會更自責.因此,如果你「做到了」,你就會「理所當然地」自豪,永遠不要認為這是因為其他人或其他因素。
因為任人唯賢意味著公平和平等,可怕的是你認為那些沒有上台的人實際上不應該上台。但如果你「失敗」,你也會認為自己是值得的,因為那個系統是如此「公平」。
你告訴自己,如果你努力學習,沒有人阻止你上好學校;沒有人阻止你站起來;你沒有「成功」,你會感覺很糟,很自責。這就是精英管理在心理上陰險的部分:那些處於上層的人認為他們真的配得上。
精英制度一直被認為是社會流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僅富人的孩子會成功,窮人的孩子也能成功。我們的許多最高領導層,無論是政治還是公務員,都來自相對較好的經濟背景。這是我們都應該引以為豪的社會成就,部分原因是新加坡的平等主義精神。
因此,我認為,在新加坡和其他每個國家,動態精英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多樣性,因為它加強了系統並使系統更具彈性。它就像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樣性,它是生存的保證。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