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成為全球搶手人才 與其跟別國搶,新加坡不如自己培養

2021-11-28

盛港綜合醫院的護士。(海峽時報)

作者 臥龍先生

本地護士短缺的情況最近越來越令人擔憂,根據紅螞蟻引述衛生部兼通訊及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的報道,今年上半年離職的醫護人員已經接近疫情前全年的人數,其中約三分之一是外來的醫護人員。

情況的嚴重導致一家私人的IHH保健集團(IHH Healthcare)寧可大手筆開出1萬2000新元作為「介紹費」,讓員工推薦有經驗的護士加入集團服務。

就算推薦的是剛畢業的護士,介紹人也能獲得至少3600元的介紹費。

但是,介紹人有錢拿,就不知入職的護士本身待遇有沒有特別好?估計是不可能,必須跟著集團內部的待遇走的吧。

其實薪水待遇是一回事,本地護理人員待遇一直不高,相對於工作的繁重艱辛,相信是無法吸引年輕人入職的主要原因。

中央醫院的護士在轉移冠病確診病人時都必須全副武裝。(海峽時報星期天刊)

另一個事實就是,因為本地年輕人不願入職,醫療界只得長期依賴外來護士解決人手問題。但這波大瘟疫發生兩年來,我們終於深刻感受到深度仰賴外來人才的弊端。

當疫情變得嚴重惡化以後,尤其是遲遲看不到盡頭,外來護理人員的老家家屬一定特別擔心,對於已經長期無法回鄉的家屬來說,這種擔心就是一直情感負擔,難免促使他們加倍考慮自身安全,以致離開,或轉向疫情較輕微的日本等地。

其實,護理人員在這時代已變成非常吃香的行業,很多人口老齡化或少子化的國家都有殷切需求,包括日本、台灣,甚至沒有老齡化的國家也缺。主要是這一行屬於被稱為「厭惡性行業」,尤其是照顧老人家,把屎把尿還要忍受病人和家屬的各種情緒,因此人手短缺的現象普遍存在。

當下的疫情令人警覺,即便這一場災難能在一年內真的成為不必擔心致命的流感,不代表未來沒有類似的或更嚴重的瘟疫會襲擊,因此一個國家能不能擁有願意為本國奉獻的醫護團隊,就變得再重要不過的課題。

(海峽時報)

這場疫情讓人看清,有奉獻精神的人員比起醫療器材、設施,都來得重要。 這場疫情也讓人看清,全球護士嚴重不足。要留住護士,肯定得在國內培養我們自己的護理團隊。

年輕人覺得護士行業屬於「髒累」工作不願加入,這是雞跟蛋的問題,只要護士崗位的工作待遇和晉升機會得到大大提高,薪水都在幾千塊的高水平,心動而行動的人肯定不在少數。

吸引到人才後,就看各家醫院如何通過栽培這些護士,讓他們心甘情願長時間留在這個行業。 臥龍先生有個奇想,那就是:何不考慮讓本國女生嘗試「服護士役」?這與男生服兵役的意義同樣重大,對國家的好處更是不可限量,值得決策者認真考慮。

這場疫情讓人看清,全球護士嚴重不足。要留住護士,肯定得在國內培養我們自己的護理團隊。(海峽時報)

試想想,在每年約18000至19000名女生投入護理隊伍的情況下,本地醫療領域不僅可以大幅度紓解人手短缺情況,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不久後,也可以解決社區護理需求飆升的問題。

當然,女生服護士役的役期多久,可以根據實際掌握護理知識所需的情況而定,未必要跟男生的兩年兵役期看齊。

而且經過訓練和一兩年的實際接觸,必定有不少年輕人體會到這一行的意義,願意投身其中,新加坡就能很快建立自己更穩定可靠的護理人才團隊。

就像男生服兵役之後,國家意識都會有所提升,女生若也能服護士役,相信也會更進一步強化對國家社會的認同與關愛之情。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女子控訴女兒鞋子遭鄰家女孩「掉包」 警方介入調查
  • 新加坡ONE Pass政策深度解析:高薪人才如何把握窗口期?
  • 新加坡大選提名日倒計時:東海岸、榜鵝成"兵家必爭之地"
  • 新加坡最近好「火」啊!一天兩場火災,僅1站地鐵之隔!
  • 在新加坡找一碗老潮汕味,到哪裡吃粿汁?
  • ​新加坡2025年大選提名日:五大看點解析 92個議席展開角逐
  • 陪孩子長大,卻陪不了媽媽變老|寫給在新加坡的我們
  • 【周末去哪兒】免費動漫手稿展!機場任天堂快閃!斯凱奇1折!美妝2折!
  • 旅行攝影 東南亞之旅「獅城」——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