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全球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其平穩的社會環境、完善的政策法規以及在亞洲地區的戰略意義,使新加坡成為了創造價值的夢想之地。強悍的經濟發展趨向和優異的投資環境打動了眾多跨國企業在新加坡投資,給地方經濟提供了大量的經濟和就業崗位,進而影響新加坡的經濟發展。
新加坡人對基礎的組屋交易制度都很了解,如:為了更好地支撐國人娶妻生子,己婚夫妻購房具備較多優惠待遇;可以直接向建屋局購置預訂組屋,有申請辦理、搖簽等流程;每個國人一輩子中有2次能夠購置預訂組屋的機會;只有歷時五年的最小居住期限過後,才能夠出售或將整個組屋租賃等。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與人口構成的轉變 ,新加坡也時常調節組屋制度。比如為了更好的讓大量老人就地養老,並填補離休收益,建屋局推行了屋契復購計劃。考量愈來愈多單身人士的買房要求,政府部門也逐漸放開對於單身人士購置組屋的規章。
新加坡將土地資源國有化,並創立了建屋局建造組屋,低價提供給民眾居住,合理有效地平穩了房子價格。新加坡居民的住宅自有率達到90%,是全世界佼佼者。
最近新加坡房地產市場的突出表現讓人瞠目,自打封城結束後,不論是成交量還是交易價都是有了顯然提高。2021年一季度,平均尺價從1550提高到1700,另外私房一季度同比增長率2.9%。
聯合早報也多次報導,新加坡房價和房租都有提高,且有加快上升的趨向。
很顯然,疫情提供的經濟影響也反映在了房地產市場上。如今房地產商的庫存量低於要求,再加上低費率的量化寬鬆政策環鏡,造成房子價格不斷上漲。
那麼,面臨如此火熱的房市,人們是應該選擇毫不猶豫的上車體驗上升紅利,還是應該持觀望態度等待房價下降呢?
如果是投資,長遠看來房子價格依然會漲,說到底如今才剛補上2013年的高點,也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但短期內房子價格已經回彈,現階段應當還未到低谷,因而需選擇性價比較高的項目和單位,不必急於追漲。說到底投資房產鎖定期較長,只要入場就會失去別的的投資機會,一定要慎重決定。
而如果是自住,那作為剛需則不用考量太多,只要選擇自己滿足舒服的房屋就可以,不用等待有關降溫對策所造成的房子價格下降。因為降溫對策不但代表著房價下降,還預示你的買進門坎會上升。有可能會影響你的購買力,進而弄亂你的買房計劃,導致功虧一簣。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